學(xué)會給予,要做有愛的人
愛默生說:“愛就像香水,不是潑在別人身上,而是灑在自己身上。”學(xué)會給予,讓別人幸福,學(xué)會助人為樂,有愛心,這樣的人才是生活中的智者。
給予和愛是人最高級的無私之心,也是讓自己和別人都幸福的秘訣。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真心助人者都是有愛心的,現(xiàn)今很多人“日行一善”,希望自己能成為大愛的人。卡羅斯·古鐵雷斯說:“一個人的幸福并不一定只取決于某一次大的行動,我認(rèn)為更多的時候取決于它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小的事。仔細(xì)品味這個世上的人和事,你就會發(fā)現(xiàn),那些幸福的人,那些有成就的人,一定是為世界、為別人無私奉獻(xiàn)、充滿愛心的人,他們甚至真誠到不計較付出的成本?!?/p>
瑪麗是美國東部的一位富有的鋼鐵生產(chǎn)商的女兒,“一戰(zhàn)”爆發(fā)時她卻要去法國,她要為那里的人帶去歡樂。雖然父親不情愿但最后她說服了父親,帶著自己的小提琴隨伙伴一起來到了歐洲,她每天救護(hù)傷員,晚上還用小提琴為士兵們演奏美妙的樂曲。迪斯科曼將軍感激她能通過這種方式盡力為戰(zhàn)士們提供精神食糧。她在這里堅持了很長時間,青年會領(lǐng)導(dǎo)安排她去巴黎工作,她卻要在這里多待一段時間,繼續(xù)與大家分享快樂。她一直跟著戰(zhàn)士們,為此,將軍特意頒發(fā)一張精美的嘉獎令表彰她——對這個能舍下安危來前線干又臟又累工作的小姑娘。而她卻說她在給別人帶去歡樂的同時,自己也得到了幸福和快樂。
如果能用舉手之勞幫助別人,如果能用溫暖的話語鼓勵別人,如果能在別人犯錯的時候為他指出來真心地幫助他,那就沒有虛度此生,同時也是幸福的。因為,真正的愛,是接受,不是忍受;是支持,不是支配;是慰問,不是質(zhì)問;是感恩,不是苛責(zé);是體貼和體諒,不是嘲笑譏諷。
世界上最強(qiáng)大的不是堅船利炮,而是一顆仁慈的愛心。其實,愛和給予與幸福、快樂是站在一起的,你知道世界上最幸福的那10%的人與我們的區(qū)別在哪里嗎?答案是——他們擁有與人更親密的關(guān)系。這種親密關(guān)系,往往受益更多的是我們自己。
生活中的人應(yīng)該保有愛心,愛和給予能夠讓我們感到自己是一個有力量,富有同情心,并且被需要的人,這樣的人也會讓他人更加肯定自己。你幫助了別人,別人會喜歡你、感激你,你因此贏得笑容、感激和可貴的友誼,你更會感到幸福。
有一個青年農(nóng)民,他種的水稻品種好、產(chǎn)量高,他總是將自己的優(yōu)良水稻種子無償?shù)厮徒o村里的人。村民問他:“你這樣做不怕我們超過你嗎?”這位青年農(nóng)民回答道:“我將好種子送給你們,其實也是幫助了自己。”因為他知道,只有周圍的人改良了水稻品種,才能避免自己的水稻品種產(chǎn)生異變,導(dǎo)致減產(chǎn)。
孟子曾經(jīng)說過:“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蹦切┛犊冻觥⒉磺蠡貓蟮娜?,往往容易獲得成功;那些自私吝嗇、斤斤計較的人,不僅找不到合作伙伴,甚至有可能成為孤家寡人。授人玫瑰,手留余香。而與人為善,善待他人,除了增加了一份愉悅,還添加了自己的一份好心情。如此說來,善待他人不正是善待自己嗎?
那么,怎樣才能真誠地給予呢?
怎樣才能做一個有愛心的人呢?
有這樣一則童話。
很久以前,村里有一對清貧的老夫婦,有一天他們想把家中唯一值錢的一匹馬拉到市場上去換點更有用的東西。于是,老頭子牽著馬去了集市。他先與人換得一頭母牛,又用母牛去換了一頭羊,再用羊換來一只肥鵝,又用鵝換了一只母雞,最后用母雞換了別人的一大袋爛蘋果。在每一次交換中,他都覺得那是給老伴的一個驚喜。
當(dāng)老頭扛著裝滿爛蘋果的大袋子來到一家小酒店休息時,遇上兩個英國人,老頭子和他們攀談起來,告訴他們自己趕場的經(jīng)過。聽完,兩個英國人哈哈大笑,告訴老頭子:“你回去準(zhǔn)得挨老婆子一頓揍!”老頭子堅稱絕對不會,兩個英國人就用一袋金幣打賭,如果他回家沒有受老伴任何責(zé)罰,金幣就算輸給他了。老頭聽完點頭答應(yīng),兩個英國人一起跟著去了老頭子家中。老太婆見老頭子回來了,非常高興,又是給他擰毛巾擦臉又是端水出來給大家喝。老頭子向老太婆敘述趕集的經(jīng)過。他毫不隱瞞,全過程一一道來。每聽老頭子講到用一種東西換了另一種東西,她就十分激動地對老頭子的做法表示肯定。
“哦,我們有牛奶了!”
“羊奶也同樣好喝!”
“哦,鵝毛多漂亮!”
“哦,我們有雞蛋吃了!”
諸如此類。
最后聽到老頭子背回一袋已開始腐爛的蘋果時,
她同樣不慍不惱,大聲說:“我們今晚就可吃到蘋果餡餅了!”
其結(jié)果不用說,兩個英國人就此輸?shù)袅艘淮饚拧?/p>
從這則美好的童話中我們明白,愛是一門藝術(shù),寬容是愛的精髓,而寬容的妙法就是睜一只眼看他人,多欣賞他人。
羅素認(rèn)為,“最高形式的愛,應(yīng)是雙方互受其惠,彼此喜悅地接受,自然地給予。因為有了交互的快樂,彼此都會感到整個世界更有趣味?!彼哉嫘牡膼?,真心的給予,不只是獲取各自利益的手段,還是共同利益的一種融合體,是真正快樂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中,我們都應(yīng)當(dāng)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惡習(xí),因為太要強(qiáng)的自我意識像是一座牢獄,會把人緊緊困在里面不得而出。
上一篇:學(xué)會用不完美的眼光看世界
下一篇:尋找幸福不如經(jīng)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