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人是非,扉頁成了娛樂版
某天早上坐公交車,聽到兩個30歲左右的女人聊天。
其中一個說:“我們公司新來的那個女孩子你注意到了嗎?主管好像很喜歡她。”
另一個說:“那可不,她那嘴巴多甜,多會討人歡心!”
“我跟你說,這種人表面看起來笑呵呵的,指不定私底下是什么人呢!”
“就是,你看她穿的那些衣服,整天露著肩膀大腿,我們公司又沒帥哥給她勾引。”
“說不定她的目標是我們老板呢?哈哈……”
還有一次坐電梯,中途進來了一個身材很胖的女生。女生下電梯后,電梯里的兩個女生立刻就聊開了:
“你看剛才那個人,真胖!”
“就是,這么胖還穿裙子,丑死了。”
“嘻嘻……”
她們一個不超過25歲,另一個看起來剛剛大學畢業。
喜歡八卦,總是在背后論人是非,似乎已經成了女人的標簽。
有人說,女人喜歡論人是非是因為無聊,又苦于沒有談資,自然就只能議論別人的長短;有人說是因為女人天性善妒,她們嫉妒比自己好的人,所以喜歡挖掘他人不如自己的地方,甚至不惜添油加醋,以此平衡自己的心理;也有人說是為了讓自己成為談話的中心,好滿足自己的虛榮心;還有人說是因為壓力太大。
我想,女人究竟為什么總喜歡論人是非,并不是能一概而論的問題。但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在背后論人是非,自己就難免會成為是非。
我曾經任職的單位里,就有一個喜歡論人是非的女人,她的嘴非常“碎”,所以就暫且叫她“碎碎姐”吧。
碎碎姐是單位的老員工,工作能力是有目共睹的,也非常積極,但自帶的“長舌”屬性讓大家都對她敬而遠之。比如,你今天跟她抱怨一下工作累,想辭職,可能明天大家就都知道你受夠了單位的“剝削”,已經找到一個很不錯的“下家”了。“想辭職”是如何演變成“已經找好下家”的沒人能說得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你成為碎碎姐的議論對象。因此,單位里幾乎所有人都不約而同地和她保持著一定的距離。
而且,碎碎姐還犯了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那就是議論對象太廣,除了和她同級的同事外,還包括管理層的一眾大小領導。因此這么多年里,她不知道錯過了多少次升職加薪的機會。因為管理層認為,她太喜歡論人是非,提拔她就等于是給自己找麻煩。
我的一個上司,在單位任總監,我們都叫她劉姐。同為女性,她和碎碎姐截然不同。
當時,劉姐和另一位李總監競聘總經理的職位。一次,劉姐組織部門員工聚餐,推杯換盞間,自然就聊到了競聘總經理的事。一些員工說:“那個李總監又沒能力,又沒人品,憑什么和我們劉姐競爭!”其他幾個人也附和說是,還各自拿出“證據”來證明剛才的論斷。這個時候,劉姐笑了笑,說:“我覺得我認識的李總監和你們認識的不是一個人。”大家都很不解,忙問為什么。
劉姐說:“我認識的李總監,雖然對員工嚴格了一點,但是非常公平,而且做事認真負責。你們看他分管的那個分公司,不是做得風生水起的嗎?所以我才說,我們認識的李總監好像不是同一個人。”她這么一說,大家都覺得有些尷尬,冷場片刻后,就轉移了話題。
李總監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其實沒人能說得清。人無完人,如果你只盯著他的缺點,那他就是一個糟糕的人;如果你看到的是他的優點,那他就是一個優秀的人。這個道理,在任何人身上都適用。
后來的競聘面試中,老總問劉姐對李總監的看法,劉姐對他的工作能力進行了中肯的評價。最后,劉姐競聘成功,李總監也對她心服口服,成了劉姐的左膀右臂。而在那次聚餐中議論李總監的員工,沒有一個得到重用的。
我們可以做這樣的假設,如果劉姐也像那些員工或者碎碎姐一樣,那她還能競聘成功嗎?
打開網絡社交平臺首頁,會看見什么?會看見滿屏幕的娛樂八卦新聞,比如,某明星和某明星一起逛街了,某明星和某明星吵架了,某明星生小孩了,某明星離婚了……這些新聞下面,往往會跟隨各式各樣的議論,看似熱火朝天,其實沒有任何價值,很快就會被其他新聞覆蓋,留不下一點痕跡。
生活亦是如此。常言道,三個女人一臺戲。女人們聚在一起聊天原本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可議論是非讓聊天變了味,看似熱鬧,實際上輕如鴻毛,沒有任何價值。網絡上的是非之言尚且能“殺人”——網絡暴力逼死人的例子并不是沒有——何況是在現實中呢?我們在網上發表言論,只是打幾個字、點擊一下發送而已,至于它會帶來怎樣的影響,我們可以毫不關心,因為這種影響不會波及自身。但現實就不同了,俗話說“說人是非者,必是是非人”,所以,如果不想讓自己成為是非的中心,就要管好自己的嘴。給他人多一分尊重,就是給自己多一寸余地。
這是一個娛樂至死的年代,但是女人啊,請珍惜那本以自己為名的書,不要把它的扉頁寫成是非云集的娛樂版。要時刻記住: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
上一篇:言情小說——熟齡又天真,是一個女人最好的狀態
下一篇:詩集精選——腹有詩書氣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