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恕傷害你的人
寬恕是困難的,
也是高貴的。
寬恕不是軟弱可欺,
更不是放縱縱容。
寬恕是比復仇更偉大更長久的力量。
正如雨果所說,世間最高貴的復仇是寬容。
寬恕是治愈傷害的良藥
寬恕不是忘記,也不是自我壓制和犧牲。人活著就不可能避免傷害,我們應怎樣對待傷害、治愈傷害呢?答案就是:學會寬恕!
寬恕不是抵消。事實上,真正的寬恕從來不否認、辯護或試圖抹殺創傷。做一個懂得寬恕的人,我們依然可以記得所發生的事情;但是,我們不會因此強化它所引起的那種強烈的怨恨和不滿。我們可以去關注更好的、更有意義的方面,讓自己去做更多更好的事情。
寬恕不是赦免。當我們決定寬恕傷害我們的人時,不是讓他們不再負責任,而是告訴自己,不要通過報復或其他捷徑來達到目的。以暴制暴從來不是好的選擇,冤冤相報也無有了時。我們需要的是經過長期的努力,讓傷口愈合。當我們不再期盼報復時,寬恕就會在我們心靈中生根發芽。
一位禪師住在茅屋中修行。有一天,他趁著夜色到林中散步。當他回來時,卻發現自己的茅屋中進來了一個小偷。
很顯然,小偷沒有找到任何財物,正打算離開。忽然,他看到了門口歸來的禪師,一陣驚愕。禪師什么也沒說,只是靜靜地站在門口,手上搭著自己的外衣。
兩人對視了一會兒,禪師和藹地說:“你老遠來探望我,總不能空手而回呀!夜涼,你穿上這件衣服吧!”說著,禪師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
小偷低著頭,急匆匆地溜走了。
看著小偷的背影,禪師抬起頭來,對著明亮的月亮說:“可憐的人呀,但愿我能送給他一輪明月。”
第二天一早,禪師推開門,就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已經被整齊地疊好,放在門口了。禪師高興地說:“我終于送了一輪明月給他!”
按理說,小偷到禪師的茅屋盜竊,雖然沒有偷到什么東西,但畢竟是一種傷害。可禪師卻沒有窮追猛打,而是用慈悲和寬恕喚醒了他心中的良知,如此做法,讓世界少了一個小偷,多了一個好人,而禪師也強化了自己的修行。這和林肯的名言“消滅敵人的最好方法就是將他變成朋友”,有異曲同工之妙。
寬恕通過自我改變而追求內心的平靜。所以,寬恕不是為了別人,恰恰為了自己的快樂。當你明白這點時,你必將收獲更多的安寧和快樂。
背負仇恨是愚蠢的事
傷害和被傷害在生活中不可避免。傷害讓我們從反面積累了人生經驗。人類是群居動物,由于資源的有限,只要生存就必然引起競爭,從而不得不和別人產生碰撞。盡管有時我們會盡量避免,也難保可能傷害到無辜的個體。可如果我們對生活中那么多的美好視而不見,卻偏偏將不愉快的事情常放心中,那就會讓心情越來越惡劣,生活也變得一團糟。
放下心中的痛苦和怨恨,
給你討厭或憎恨的人一張寬恕卡,
你會發現,
生活原本云淡風輕。
憤怒能讓人失去理智,仇恨能滋生致命的毒素。毀掉我們的不是敵人,而是我們心中的怒火。仇恨是把雙刃劍,既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
蒂娜是個有智慧的老師,她發現自己的許多學生都心胸狹隘,睚眥必報,就決心改變這一現狀。
蒂娜給學生布置了作業,讓每個學生都把自己仇恨的人的名字寫在馬鈴薯上,然后把這些馬鈴薯用袋子裝好,帶回學校。那些仇恨越多的人,回校時帶的馬鈴薯就越重。蒂娜命令這些學生,無論何時何地都要背著馬鈴薯袋子。
十幾天過去了,學生們都累壞了。更讓他們難以忍受的是,許多馬鈴薯都變質了,散發出了難聞的惡臭氣味。
學生們紛紛請求蒂娜,不要讓他們再背著發臭的馬鈴薯了。蒂娜看著他們,淡淡地說:“孩子們,這些發臭的馬鈴薯就像我們的仇恨,它們對我們毫無用處,還帶來了沉重的精神負擔。你們愿意每天背負著這些又臭又重的‘馬鈴薯’過日子嗎?”
學生們明白了老師的苦心,從此之后果然學會了寬恕,生活也變得簡單、快樂多了。
我們不是為敵人而活的,更不是為報復而活的。如果別人傷害了我們,而我們卻一直牢記在心,那就相當于又讓自己一次次地回味折磨。不要讓傷害我們的人給我們二次傷害,更不要因為仇恨而自我傷害。如果我們總是抱著仇恨不放,那就相當于讓仇人主宰了我們的快樂,我們的人生還有什么意義可言呢?
以德報怨是寬容的最高境界
對我們短暫而寶貴的生命而言,因沉溺于任何一種情緒而影響到自己的心情、生活,都是不值得的。面對曾經傷害你很深的人,應該有勇氣去原諒他;而以德報怨,則已接近神明,是寬容的最高境界。因為神明對人類充滿了無邊無際的愛,所以無論人做什么,他都能予以寬容,并繼續付出他的愛。這種境界,讓我們高山仰止,心向往之。
戰爭期間,一支部隊在森林中與敵軍相遇,激戰中,兩名戰士與部隊失散了。他們本就是同一個小鎮的人,現在只得在森林中艱難跋涉,相互依存,一邊躲避敵人的追捕,一邊尋找部隊。
十多天過去了,他們依然無法聯系到部隊。不過老天開眼,讓他們逮到了一只小鹿。依靠僅有的一點鹿肉,他們可以再支撐幾天。鹿肉被年輕一些的戰士背在身上。
這天,他們在森林中行走,突然遇到幾個敵人。就在他們以為幸運地擺脫了敵人時,隨著一聲槍響,走在前面的年輕戰士中了一槍。后面的戰友驚慌失措,他害怕極了,跑過來抱起戰友,淚流不止。
晚上,未受傷的戰士一反常態,一直念叨著母親,兩眼呆滯無神。就在兩個戰士以為要餓死在森林中時,部隊派人來救出了他們。不久,未受傷的戰士在一次戰役中犧牲,而那個受傷的戰士則一直照顧著犧牲戰友的母親,直到老人去世。
事隔30年,那位受傷的戰士說:“我知道那一槍是我的戰友開的,他臨終前要說出真相,我阻止了他,因為我早知道了。當他抱住我時,我察覺到他的槍管是熱的,但我馬上寬恕了他。因為我知道,他想活下來是為了照顧他母親,我沒有理由不原諒他。”
很少有人能真正做到以德報怨,正因如此,那些做到的人才讓人不得不佩服、仰慕。因為作為一個人來說,能容忍別人對自己的誹謗和傷害已實屬難得,而能以德報怨,寧可天下人負我也不負天下人,讓世界少一些不幸,回歸溫馨、仁慈、友善和祥和,則需要非同一般的豁達和仁慈。
曼德拉因為反對種族隔離政策,被關押在一座荒涼的小島上長達27年。1994年,當他76歲時,終于被選為南非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實權在握的曼德拉不但沒有報復曾經殘酷虐待過他的獄方人員,還邀請他們參加總統就職典禮,分享自己的喜悅與榮耀。
曼德拉在致辭中說,他的就職典禮能邀請到這么多尊貴的客人,深感榮幸;而最讓他高興的是,昔日看守他的三名前獄方人員也來到了會場。由于自己年輕時性格急躁,正是27年的牢獄生涯使他學會了控制自我情緒,并磨煉了他的意志與忍耐力,讓他學會了笑對痛苦與磨難,所以他感謝那三位前獄方人員。
當傷害已經是既成事實時,避免痛苦的最好方式,就是寬恕那些曾給你帶來傷害的人。寬恕別人不易,但正因如此,它才彰顯著神性的光芒。
以德報怨是一種能力,這種能力可以停止傷害的繼續擴大。沒有這種能力,則不得不承擔因為報復、憎恨而產生的毒副作用,讓生活充滿陰影。
上一篇:學會忘記,讓生命輕裝
下一篇:山不過來,我就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