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應該是肯定的。
為人父母——這一事實本身就是巨大的快樂,非其它人間快樂所能比。
同時,天下父母又沒有不為兒女操心的時候。這“心”不只是活到老“操”到老,而是“操”到死。父母的操心常常會衍變成焦心的憂慮。沒有父母的操心,兒女們很難長大,長大了也會在心靈和身體上留下許多難以彌合的傷口。但操心太多卻未必是好事,兒女小的時候容易變成嬌慣,兒女長大以后瞎操心又會成為兒女的累贅。從這個角度說,為人父母者好受的時候還真不多。
兒女小的時候恨不得他們快點長大,待到兒女真的都長大了,自己也老了,又常常會生出大不如小、老不如少的感慨。你說,當父母的到底怎么樣才好受呢?
這是屬于想不開的那種父母。我看世間,竟然是想不開的父母居多。
我在寫小說的時候虛構過許多家庭的故事,塑造過不少父母和兒女的人物形象,自忖也是屬于“想不開”的那一族。女兒小的時候學習不大用功,天天為她的貪玩兒著急。直到她上了大學,才算真正松了一口氣。孰料上到二年級的時候,女兒突然加倍用功起來,其刻苦程度更甚于當年準備高考。準備高考是短時期的,現在的刻苦則是無盡無休、沒完沒了的,因為這完全是她自覺的。從每周的星期五晚上回到家里,到星期一早晨返校,這段時間除去吃飯基本就不離開她那張書桌,晚上不看電視,天天都是到下半夜才睡。
女兒在已經無需這樣用功的時候太過用功,當父母的又不能不擔心了。因她并非是功課跟不上,國家英語六級考試早就通過了,她所學的專業又不設八級考試,其它二十幾門主科的成績也都相當不錯,畢業絕無問題。而她一年到頭,年復一年,似乎只有每年春節的大年三十晚上,才能跟家里人一塊兒輕松地看看電視節目。由于不運動,飯量減少,以前帶她到外面吃飯總是會很高興,且能吃得喜笑顏開,淋漓盡致。現在要帶她出去吃飯,不是借故拒絕就是一再拖延,即使去了飯店也很少像以前那樣吃得讓父母心花怒放。連她喜歡的鋼琴也難得彈一彈了……相當多的女生到三四年級的時候開始交朋友,接觸社會,我的女兒卻一門心思鉆進書本里,而書本是永遠也鉆不完的,她到了該讀社會這本大書的時候卻還沉浸在鉛字的小書里,將來怎么辦呢?
大凡讀過書的人,一生都會離不開書。但以讀書為業是有階段性的,前20多年的讀,是為了以后的做,到了該做的時候,讀就為輔了。不能該你做的時候你還是拼命地只讀不做。
當初女兒不用功的時候我可以逼著她用功,現在她太用功了我卻沒有辦法讓她從書本里出來。管她不聽,說又說不過她,正所謂50歲前父教女,50歲后女教父。然而我非常清楚,人生并不是只有讀書這一項內容……我多想找回過去那個皮實、活潑、無憂無慮的女兒。那時她自己快樂,也給我們帶來無窮無盡的快樂,可惜我當時自以為是地為她的學習瞎操心,未能充分享受這種快樂。如今悔之晚矣!
因此,奉勸年輕的父母,假如你的孩子很頑皮,你可以督促她(或他)學習,千萬不要忽視欣賞孩子的頑皮所帶給你的歡娛。有朝一日孩子不再頑皮了,你要操的心會更大。所有會用功的孩子的父母,都知道我這話絕非是“得便宜賣乖”。
上一篇:強人怨
下一篇: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