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我們經常被誤解,也誤解他人
大腦的人性部分,使我們能夠利用以往的經驗,識別、分析和判斷過去、現在與將來。也因為如此,使我們也常常陷入人性的困擾中。
臺灣“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教授,在題為《揭露女人思考的秘密》的TED演講視頻里講了下面一個故事:
20世紀70年代她在美國加州大學讀書時,學校里有一位年輕老師去自動取款機取錢時被搶走了200美元。那會兒,200美元是很多錢,所以她非常苦惱,就報了警。警察問:“那人長什么樣?”她說:“我太緊張了,沒看到他的面孔,只看到他的槍口。”在這種情況下,警察當然無法抓住搶劫犯。
大約一周后,她開始討厭她的一個研究生,抱怨這個學生不僅吃漢堡加洋蔥,氣味臭得要命,還不修邊幅,等等。她周圍的人都覺得很奇怪,因為,這個研究生是經過她的面試被錄取的,一開始就是這樣的人——胖胖的,頭發披到肩上,褲子上還有洞,平時喜歡吃漢堡加洋蔥。她之前說她要收IQ140分以上的英才,所以收了這個學生。可這個學生的IQ沒變,為什么她現在看他不順眼了?
三個月后,警察在學校附近抓到一個搶錢的人,請她去指認。當時,有五個人站在墻邊,她一看到,馬上說是左邊第二個。這說明她之前見過那個人,才會馬上認出。但左邊第二個長什么樣呢?——和她的研究生很像:胖胖的,頭發披到肩膀上,褲子上還有洞。
舉這個例子,我想說明的是,人體所獲得的信息,實際上有許多沒有進入大腦,而是進入了潛意識,變成了感覺。而人本能的感覺、判斷和決定都和安全有關,這種感覺使得老師對這個學生感到不安,但又找不到足夠的理由。而人的大腦需要為自己的行為找個合適的理由,所以她說那位研究生吃漢堡加洋蔥很臭。
在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中,都會遇到許許多多令我們感到愉快或不愉快的人和事,這些經歷在身體和大腦中留下了記憶,但并沒有形成意識,所以我們有時會莫名其妙地喜歡、討厭、害怕、恐懼一個人、一個環境、一個場景或一件事情,看上去毫無理由。
記得有個女孩,一聽到別人哈哈大笑,就會變得非常恐懼,心跳變快;有時候甚至有窒息感,想馬上逃離。她對自己的這種反應非常困惑、不滿意,別人也覺得她很怪。在深入的了解中發現,她曾出過一次車禍,車禍中她的好朋友喪生;而在車禍發生的前一刻,車上的朋友們正在哈哈大笑。
因為和創傷事件發生在一起,身體和大腦會把相關的一切信息統統當作危險信息來處理。她當時也在一瞬間失去了知覺,所以凡是有人大笑她都會莫名其妙地恐懼。
還有一個人告訴我,她非常討厭一個她認識但從未深入接觸過的人,對此她覺得不可思議。于是,我讓她悄悄地一直看著那個人。我問她看到了什么,她過了好一會兒說,他非常像多年前在僻靜的路上企圖搶劫她的人。她從此也懼怕僻靜之處。這真是應了那句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人根據過去的經歷,能提高對所處的環境和見到的人迅速作出分析判斷的能力。但這樣的能力有時卻會讓人過度敏感,有點像家里的煙霧探測器,有時候蒸一鍋饅頭它也報警。這就不再對人有利,反成了干擾。
因為人腦的特點,我們經常會被人誤解,也經常會誤解別人。
短短的一生,我們每個人都經常在蛇、猴和人之間穿行。但如果我們能夠用人的標準要求自己,用蛇和猴的標準衡量和要求他人,能夠理解在壓力、痛苦中的人,不管是誰都容易成為披著人皮的蛇或猴——也就是說,有時候每個人,包括我們自己,都可能“禽獸不如”,明白這一點,我們的生活就會少很多失望和求而不得的痛苦。
每個人在生命中要學的功課都是——使自己在人的狀態頻率高一些、時間長一些,在蛇和猴的狀態頻率低一些、時間短一些。
上一篇:不能把控變化,但可以學習應對變化
下一篇:為什么我們要學會掌控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