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愛是互惠的
馬克思說過:“我們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你只有用愛來交換愛,用信任來交換信任。”這句話蘊藏著與人相處的深刻哲理,生活中,我們都期待著他人的理解,其實,他人也期待我們的理解。人際關系中,很重要的一點便是學會去理解他人,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每一樣事物都應當按照它的本性行進;其他的一切生物都是為了理性生物而創造的——就像低級的事物總是為了更高級的而存在一樣——理性動物又是為了互惠互利而存在的。因此人之本性的重要原則就是為他人謀利。
成功不在于你知道什么或者你知道誰,而在于你受歡迎的程度。一個受歡迎的人,他通常被認為是值得信賴的、積極主動的、認真的、有決斷力的和努力認真地生活的。在公司,他們更易獲得快速的升職和慷慨的加薪;在生活中,他們的朋友最多,家庭關系最和睦,伴侶幸福度最高。而不受歡迎的人,則通常被視為是傲慢的、冷淡的、印象不佳的,即便胸藏萬卷、能力出眾,也往往會遭到上司的忽視和親人的不信任。
最好的那種愛是互惠的:彼此很愉快地接受,很自然地給予,并且由于有了互惠的快樂,彼此都覺得整個世界更有趣味。
智者的葡萄藤
人與人之間微妙的關系到底應該怎么處理呢?
1.心理學上有個被稱做“同理心”的有趣現象。“同理心”的意思是設身處地地理解他人的情緒,感同身受地明白及體會身邊人的處境及感受,并可適當地回應其需要。這也便是我們常說的“移情”,講的便是用心去感受他人的情緒和行動,一種換位思考的方法。
2.我們常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現實生活中,人人都有自己的利益,所以每個人都會從自己的角度來看問題,立場自然有所不同,因此也常常會發生矛盾。越是有矛盾,越是難以互相理解。如果能夠跳出這種思維模式,學會從別人的角度看自己,就會發現一個顛倒的世界,也會發現一個公平的世界。
3.愛是相互的。法國著名的哲學家盧梭說:“當我們愛別人的時候,我們也希望別人愛我們。”同樣,當別人愛我們的時候,他們也希望我們去愛他們。給自己一個了解他人的機會,你的眼睛里可能不會是烏云密布,或許還能看到雨過天晴。
命運的叩問
一位智者曾經說過四句話:把自己當成別人;把別人當成自己;把別人當成別人;把自己當成自己。
“把自己當成別人;把別人當成自己”講的就是人與人之間要相互體諒,理解別人就像理解自己一樣。這實際上就是一種換位思考,站在他人的立場來考慮問題。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每個人都不是盡善盡美的,在人際圈子里面,每個人都難免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每每這個時候,我們是否應該放下憤怒,冷靜地思考一下他或許有什么難言之隱?他是不是發生了什么事?是不是我做錯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更有激情,更有向世界發起挑戰的欲望
下一篇:服從自己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