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總是認為自己很成熟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認為,好孩子就是要聽話。然而,一些父母發現,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他們到了青春期后,好像變了一個人,以前父母說什么就是什么,現在他們喜歡和父母唱反調,而且,他的口頭禪是“我長大了”。的確,“認為自己很成熟”就是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征。當孩子進入青春期時,他的身體發育加快、思維成長到一定完善程度時,開始思考自我,思考人生,他們急切地想脫離父母的管制,想獨立起來,而此時,無論家長說什么,他們都覺得“多余”,家長說什么都不聽,對家長的建議不加思考地一律做否定回答。這就是叛逆!
所以,大部分青春期的孩子都認為:長大的孩子,就不應該再聽父母的話了,否則就是不成熟和沒長大的表現。對此,家長一定要加以引導,讓孩子正確認識是否該聽父母話。
張太太是一名老師,她的兒子叫小文,按理說應該非常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可是最近一段時間,她在教育自己兒子上,卻遇到了很大的麻煩。
小文是一所名校初二年級的學生,前幾天,小文的班主任打電話給張太太,張太太一接電話,就知道是兒子在學校的事情。班主任說,小文最近學習情緒不大好,成績下滑很厲害,而且,學習勁頭很不足,希望張太太能多關心和幫助孩子。聽到班主任這么說,張太太自己也很傷腦筋,她說:“其實,我也很納悶,照理說,小文一直都很聽話,可是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兒子根本就不愿意和我說話,一回家就躲進自己房間。有一次,我實在看不下去,就跑到他房間去問他在學校的學習情況,他竟然把我推出房間了。”
在張太太的印象中,兒子一直是個乖巧的孩子,“他小的時候很聽話,學習也很努力,自己考上了這所名校,當時我和他爸爸都覺得很驕傲??勺詮纳狭顺踔?,聽話懂事的孩子變了,問什么都不說,還總嫌我煩。成績也不如以前了,眼看著就要上初三,他現在這樣的學習狀態可怎么辦?孩子爸爸工作很忙,平時都只有我一人管孩子。但我的工作壓力現在也很大。”
聽到張太太的煩惱后,班主任答應自己親自開導小文。當班主任老師問小文為什么變得不聽話的時候,小文的回答讓張老師吃了一驚:“我都十四歲了,再聽父母的話,會被同學們笑話是長不大的孩子?!?/p>
可能很多家長都和張太太一樣,對孩子的突然不聽話感到莫名其妙。于是,他們總是在問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說給孩子,責問孩子,但是孩子究竟在想什么,最近的心理狀況是什么。他們往往沒有關注到,其實這是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正常表現。
那么,面對孩子的這一心理特征,我們該怎么做呢?
1.不要讓孩子盲目聽話
童話大王鄭淵潔說他從來沒有對自己的孩子高聲說過一句話,也從來沒有說過“你要聽話”?!耙驗槲矣X得把孩子往聽話了培養那不是培養奴才嗎?”因此,對于孩子不聽話的原因,你不妨告訴孩子:“爸媽并不是要你盲目地聽我們所說的每一句話,什么都聽話的孩子就是庸才?!边@樣說,會很容易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理解。
2.鼓勵你的孩子有自己的思維方式
你不妨告訴孩子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幼兒教育專家到國外看到一個幼兒用藍色筆畫了一個“大蘋果”,老師走過來說:“嗯,畫得好!”孩子高興極了。這時中國專家問教師:“他用藍色畫蘋果,你怎么不糾正?”那個教師說:“我為什么要糾正呢?也許他以后真的能培育出藍色的蘋果呢!”
其實外國教師或家長這樣容忍孩子“不聽話”是有道理的,它可以保護孩子的想象力,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同樣,青春期的孩子,他們也有自己獨特的思維。作為家長的我們,如果用成人的思維方式對他們粗暴地干涉,就會扼殺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3.給孩子一個行為標準
這個行為標準的制定必須是在和孩子已經站在統一戰線的前提條件下,也就是孩子認可有時候父母的話是正確的。
此時,你應該告訴孩子一個原則,一個標準。在這個標準下,他知道什么東西去執行,什么東西堅決反對,掌握好這個度就可以了。不是不管他們,而是怎樣合理地管的問題。
因此,綜合來看,對于青春期孩子不聽話這一問題,我們一定要辯證地看,我們不需要培養那種盲目聽話的“乖孩子”,因為“乖孩子”真正成為社會精英、業界尖子的不多,他們大多在一般勞動崗位上工作。當然,并不是說“不聽話”的孩子就一定聰明,出尖子。孩子的“聽話”應更多體現在生活規矩、行為道德上,而青春期孩子天性叛逆,有自己的想法,父母應做出正確的引導,用在學習和對待事情上。
上一篇:隨心所愿地生活,就是最大的夢想
下一篇:“一夜成名”其實是不遺余力奮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