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 步步為營才能步步高升——登門檻效應
登門檻效應
當顧客選購衣服時,精明的售貨員總是不怕麻煩地讓顧客反復試穿。當顧客將衣服穿在身上時,他又會不斷地稱贊。顧客頓時笑逐顏開,會很高興地買下衣服。你也有這樣的經驗吧,售貨員的推銷技巧在哪里呢?當個體先接受了一個小的要求后,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可能接受一項更大、更不合意的要求,這叫做登門檻效應,又稱得寸進尺效應。
步步為營
心理學家認為,一下子向別人提出一個較大的要求,人們一般很難接受。而如果逐步提出要求,不斷縮小差距,人們就比較容易接受。這主要是由于人們在不斷滿足較小要求的過程中已經逐漸適應,意識不到逐漸提高的要求已經大大偏離了自己的初衷。
化整為零
想請別人做一件事,如果直接把全部任務都交給他往往會讓對方產生畏難情緒,拒絕你的請求;而如果化整為零,先請他做開頭的一小部分,再一點一點請他做接下來的部分,對方往往會想,既然開始都做了,就善始善終吧,于是就會幫忙到底。
“拖綁下水”
人們都有保持自己形象一致的愿望,既然已經在剛開始時表現出助人、合作的良好形象,即便別人后來的要求有些過分,人們也不便推辭。再聰明的人開始往往也不會在意別人給自己的小恩小惠,最終卻被利益綁在了一起,被拖下了水。
細分化解
“登門檻效應”不僅可以應用于人際交往,還可以理解為做事情步步為營、持之以恒,把一個遠大的、宏偉的目標不斷細分、化解成一個個較容易實現的階段性目標,這樣有助于時刻明確自己的任務,肯定自己的成績,糾正自己的方向。
“循序漸進”
循序漸進是為人處事的至理真諦。登門檻效應告訴我們,由易至難向別人提出請求往往更容易得到滿意的答復;由簡入繁地做好每一件事,往往能夠步步為營,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實現意中的目標。找到“臺階”,就是找到了成功的途徑。
讀故事,懂心理——一跑成名
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可謂“一跑成名”,他在1984年的日本東京國際馬拉松邀請賽和1986年的意大利米蘭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中連續兩次奪冠,令人們大惑不解,人們都覺得他是一匹真正的“黑馬”。
后來,他在自傳中解開了這個謎,原來在每次比賽之前,他都會乘車把比賽的線路先考察一番,并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志記下來,路邊的銀行、大樹、宣傳欄等,這樣從起點到終點,把這些均勻分布的目標牢記在心。
比賽開始后,他全力以赴沖向第一個目標,到達第一個目標后,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沖去……這樣一次次前進,40多公里的賽程,就被分解成這么一個個小目標,輕松地跑完了。
很多馬拉松選手從一開始就把目標定在40多公里外的終點的那面旗幟上,結果跑到十幾公里就疲憊不堪,被前面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與其說他們敗在了體力不支,不如說他們沒有學會合理分解自己的目標。
山田本一成功的訣竅就在于巧妙地利用了登門檻的原理,針對自己的遠景目標,設定與之相輔相成的階段性目標。這是將目標明晰化、具體化,把一個遙不可及的光環放在高臺上,而你所要做的,是一步一個臺階向上攀登。階段性的目標可以避免讓你對未來失去信心,可以讓你明確地知道自己在每一段時間里都做了什么,有了成績隨時可以看到,這樣可以增加自信;落后了也可以隨時知道,以便及時趕上,不至于積累成大問題。階段性目標可以幫助你循序漸進地實現夢想。
上一篇: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隧道視野效應
下一篇:氣魄大方可成大,起點高才能至高——吉格勒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