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懸崖,你只能奮力飛翔
哲人告訴我們,成功是可以用膽量締造的,有一種膽量是可以穿透夢想的。那些在取得了一點成就就滿足于安穩的現狀,在困難面前不敢破釜沉舟地一試的人,他們的這種“穩健”的作風,也正是他們平庸的根源。
那些剛剛走出校門的學生,多數都懷有遠大的理想。但在社會上打拼幾年之后,特別是那些沒有較大發展的人,他們漸漸感受到衣食住行等實際需要的重要性,在獲得了一個穩定的飯碗時,往往就會在時間的消耗下失去進取的銳氣,無奈地滿足眼前的一切。
哲人說,自己是最大的敵人,人有時最難突破的,就是自身的局限性。很多時候,一個處于困境中的人往往比那些已經取得溫飽的人更有作為。想邁開腳步大干一場,又不舍得拋開自己現有的溫飽的保障,如此瞻前顧后,必定無所作為。
曾聽一位教授在課堂上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小孩子,見一直蝙蝠掉在地上,掙扎了好大一會兒也沒有飛起來,心里就開始納悶兒了:奇怪呀,蝙蝠是非常靈巧的動物,怎么落到地上之后就飛不起來了呢?
帶著這個疑惑,小孩子去找他父親。父親把他帶到了一個山洞里面。只見山洞的洞頂和洞壁倒懸著無數的蝙蝠,就是沒有一只棲落在地面上的。
見小孩子一副不解的樣子,父親就說:“這是蝙蝠在給自己一片危崖。”
蝙蝠為什么要給自己一片危崖呢?小孩子還是不解,它這樣做豈不是讓自己每時每刻都處在危險中了嗎?
父親笑著告訴他:“蝙蝠一旦脫離了攀附的洞壁,就會直接摔掉在地上。為了避免墜落而亡,蝙蝠只有盡全力地撲打著翅膀,努力使自己向上、再向上,所以我們才看到了靈巧飛翔的蝙蝠……”
可是,為什么蝙蝠掉到地上之后,就再也飛不起來了呢?
父親接著解釋道,蝙蝠一旦掉在了地上,就再也沒有懸掛在洞壁時那種“生的危險,死的威脅”的感受了。沒有這種生死攸關的感受,蝙蝠也就不可能再盡全力地去飛了。而正是因為沒有盡全力地去飛,才使得它永遠也飛不起來了!
給自己一片沒有退路的懸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正是給自己一個向生命高地發起沖鋒的機會。當一個人面臨后無退路的境地時,他才會集中精力奮勇向前,從生活中爭到屬于自己的位置。出路還沒探明的時候,就先開始籌劃退路,這勢必會影響我們開拓新生活的沖勁,若總是進三步退兩步,我們很難有根本性的改變。
大陸私營企業領軍人物,新希望集團總裁劉永好,曾是四川省機械廳干部學校講師。在他還沒有創業時,他也是一個生活不是很富裕的人。后來,他與幾位兄弟相繼辭去公職,賣掉自己的自行車、手表等一切值錢的東西,湊足1000元人民幣,到川西農村創業,辦起良種場。
萬事開頭難,劉氏兄弟的第一筆生意差點就讓良種場夭折。當時,資陽縣一個專業戶向他們預訂了10萬只良種雞。種種原因,對方后來只要了2萬只,剩下的8萬只雞怎么辦?打聽到成都有市場后,他們連夜動手編竹筐,此后四兄弟每日凌晨4點就開始動身,先蹬3個小時自行車,趕到20公里以外的集市,再用土喇叭扯起嗓子叫賣。等幾千只雞賣完,拖著疲憊的身子蹬車回家時,早已是月朗星疏了。這樣,十幾天下來,四兄弟個個掉了十幾斤肉,但所幸的是8萬只雞苗總算全脫手了。
回顧這段經歷,劉永好說:“為了創業我投下了一切賭注,如果干不下去,我的公職、財產將一無所有,所以再苦再難也要往前走。即便遇到再艱辛,壓力再大的事兒,只要沉下心來去做,這一關就總能挺過來。”
在這個時代,墨守成規,缺乏勇氣的人,遲早會被時代所拋棄。處處求穩,時時都給自己留有退路,這是一種看似安泰其實卻充滿潛在危機的生存方式。
有退路的人可以隨時回避艱險,所以很難保證他前進的決心有多大;而自己把一切撤退的后路都封死,就等于封死了自己瞻前顧后的可能性。美國的企業家協會信條有這樣一句話:
“我是不會選擇去做一個普通人的,如果能夠做到的話,我有權成為一位不尋常的人,我尋找機會,但我不尋找安穩。”
不管在世界的哪一個角落,那些曾經赤手空拳而成功創業的人,血液里都有一種共同的“不安分因子”。切斷退路,四處出擊,這與中國人傳統的“知足常樂”的行為準則不合,于是一些人對世事表現出一種矛盾的心態,他們既渴望成功,又害怕失敗,偏愛坐而論道,缺乏果敢的行動。
新經濟時代,膽量決定財富,四平八穩不是富人的脾氣,機遇面前,敢拼才會贏。我國優秀的企業家,福海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長羅忠福,是做服裝起家的。剛開始的時候,他并沒有自己的設計師和加工廠,在1983年的一次展銷會上,他直接拿出海外親屬給他孩子的幾件童裝參銷,并且一簽就是200多萬元的訂單。回去之后,那種興奮和壓力促使他馬不停蹄地聯系服裝廠,很快就議定了童裝的加工事宜。這一次,羅忠福在沒有后路的冒險中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山窮水盡的背水一戰,常常是富人的必修課程,盡管他們清楚這種決斷之后的道路會十分艱險,但若沒有這一步,人生就是一潭死水,淹沒的是一個人的挑戰性和創造性。
當然,大部分人同樣明白機遇往往和風險相伴隨的道理,于是在他們的理想之中,一直想尋找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山頭。事實上,抱著撤退的目的打仗的人,在氣勢上已先輸了一陣,最終也難逃隨波逐流、混一口粗茶淡飯的格局。
上一篇:自控力養成,從“吃”開始
下一篇:要想快樂,先要學會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