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適合自己的鞋,走適合自己的路
有人說,我們的人生就好像一條船,自己就是掌握方向的舵手。在人生的海洋中,有的人像無舵船,他們幻想能漂到一個富裕繁榮的港灣,而現實證實這多半是一種幻想和奢望。面對風浪海潮的起伏變化,他們束手無策,只能隨波逐流,幸運者能漂進某個避風港,不幸者可能觸礁或擱淺。但那些成功者,他們花時間研究計劃、確定目標和航向,他們堅持走屬于自己的路,從此岸到彼岸,有計劃地行進。因此,我們每個人都要勇敢地做自己心靈的舵手,穿適合自己的鞋,走適合自己的路。
許多事例證明,別人給予的意見和評價,往往不是正確的。20世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4歲時才會說話,7歲才會認字。老師給他的評語是“反應遲鈍,不合群,滿腦袋不切實際的幻想”。享譽世界的音樂家貝多芬學拉小提琴時,技術并不高明,他寧可拉自己作的曲子,也不肯做技巧的改善,他的老師說他絕不是個當作曲家的料。大文豪托爾斯泰讀大學時因成績太差而被勸退學。老師認為他“既沒讀書的頭腦,又缺乏學習的興趣”。如果以上諸位成功人士不是走自己的路,而是被別人的評論所左右,他們就不會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很久以前,一對父子想把家里的驢子賣掉。一天,他們給驢喂飽草料,就牽著驢往集市走去。沒過多久,他們來到一個村莊。看到他們,村民們指指點點地說:“這兩人肯定是傻子吧,要不為什么牽著驢,不知道騎呢!”聽到村民的話,父親縱身一躍,騎到驢背上。兒子呢,走在前面牽著驢,繼續慢慢地走著。過了一會兒,他們又來到一個村莊。上午10點,太陽正好呢!村民們聚集在路旁曬太陽,看到他們不由得生氣地說:“真不知這個孩子是不是親生的!你看看,世上居然有人這么當爸爸。他騎著驢倒是很舒服,孩子卻跟著走,可累壞了。他一點兒都不心疼呢,真是個狠心的人!”聽到大家的指責,爸爸面紅耳赤,趕緊跳下來,把兒子托舉著騎到驢背上。
他們的家距離集市比較遠,要穿過好幾個村莊。父親牽著驢,兒子騎著驢,走得汗流浹背。很快,他們又來到了一個村莊。這時候,年輕人都下地干活了,村子里只有老人在街道上站著閑聊。看到這父子倆,老人都很氣憤。他們指著兒子破口大罵:“你們看看這個不孝子,年輕力壯的騎在驢背上偷懶,卻讓頭發花白的老父親跟著走。這可真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啊!”父親聽到了老人們的罵聲,思來想去,他決定也騎到驢背上。這樣,那些人肯定就無話可說了。
這頭小毛驢還不夠強壯,馱著父子倆,累得吭哧吭哧的,氣喘吁吁。他們不停地吆喝著小毛驢往前走,生怕遇到什么人再說些不中聽的話。真是怕什么來什么,剛剛走了一會兒,一個老爺爺就迎面走了過來。看到小毛驢累得鬃毛都濕透了,他毫不客氣地指著父子倆大罵起來:“莊稼人都拿牲口當命根子,你們倆倒好,有手有腳,也不殘廢,居然連路都不會走了。這頭小毛驢投胎到你們家真是瞎了眼,要出這么大的力氣,要不了多久就會累死了。”被老爺爺指著鼻子罵完之后,父親和兒子灰溜溜地從驢背上跳下來,再次牽著毛驢往前走。走著走著,父親突然覺得不對勁,心想:“我們剛剛出門的時候就是牽著毛驢的呀,結果被人家罵作傻瓜。現在可不能再這樣走了,要不然還得挨罵。”和兒子認真商討之后,他們決定抬著毛驢。這樣,其他人即使看到了,也沒有理由再罵他們了。想到就做,父親當即去找了一根樹干當扁擔,又找了些麻繩,把小毛驢結結實實地捆綁起來,四腳朝天地抬著往集市走去。
父子倆累得氣喘吁吁,走了很久,終于來到了集市的小橋上。橋頭站著的生意人看到他倆累得上氣不接下氣的樣子,又看到毛驢是活的,不由得哈哈大笑。他們笑著喊道:“快來看啊,天底下絕無僅有的傻瓜啊!活著的小毛驢,不牽著走、趕著走、騎著走,居然抬著走。大家都來看,這對抬驢的大傻瓜!”在人們肆無忌憚的笑聲中,父子倆慌了神,又因為體力不支,不由得搖晃了好幾下,差點兒摔倒。小毛驢受到驚嚇,拼命掙扎起來。最終,父子倆抬著驢“撲通”一聲掉進了河里。父子倆游上岸,把毛驢打撈上來,一看,毛驢已經死了。
在這個事例中,父子倆最終之所以如此狼狽,還失去了小毛驢,就是因為他們沒有自己的主見,不管別人說什么,都不假思索地照著去做。假如他們能夠堅定不移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不在乎別人說什么,那么不管是牽著驢趕著驢還是騎著驢,最終一定能夠安然無恙地來到集市,賣掉小毛驢。最可笑的是,雖然他們不斷地按照別人的評論去改變,最終還是難免被人罵作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大傻瓜。
每個人看待問題的角度和立場都完全不相同,所以,不管我們如何改變,都無法讓所有人滿意。既然無論如何別人都不會完全滿意,我們為什么不做回自己呢?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活出自己的精彩。所以,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至少,我們做過自己,證明了自己。
要想走好自己的路,首先要修煉自己的內心。人們是群居動物,遇到事情的時候總是喜歡三言兩語地討論,或者發表自己的看法。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過于在意別人說什么,自己的內心就會受到困擾。當然,這句話的意思并非是讓我們固執己見。歸根結底,別人提出的正確的意見或者建議,我們可以根據現實情況適當采納。然而,如果僅僅是觀念不同導致的,則沒有必要打亂自己的陣腳,否則最終會一事無成。為人處世,應該淡定平和。只要尊重自己的內心,不違背社會公德和秩序,我們就無須逢迎他人。常言道,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對于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怎么做才是最好的,也只有自己才知道。
上一篇:積極看待批評,從批評中找尋推動力
下一篇:簡化生活,給瘋長的大樹修剪枝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