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動琴弦間的《二泉映月》
阿炳是我國民間的音樂家,正一派道士。他三歲時就當上了小道士,然后跟著他的父親華清和學習各種樂器,十五六歲時已具有較高的演奏技巧,成為無錫道教界一名出色的樂師。
有一年中秋夜晚,小阿炳跟著師父來到了無錫的惠山的山腳下,那里有一泓清泉,人稱“天下第二泉”。師徒二人便站在泉邊賞月,泉水的水面月光如銀,師父靜靜地傾聽著泉聲。
突然,師傅問小阿炳:“你聽到了什么聲音?”小阿炳搖了搖頭,因為除了潺潺的流水聲音,他什么聲音也沒有聽見。
師父又說:“你年紀還小,等你長大了,就會從二泉的流水中聽到很多奇妙的聲音。”小阿炳望著師父的臉,點了點頭。
后來,師父離開人世,阿炳也因患眼疾而雙目失明。他整天戴著墨鏡,流落街頭,過著十分悲苦凄涼的生活,但他從來不曾想過要放棄音樂。他骨氣剛毅,從來不向別人施舍,堅持以賣藝為生。
每當阿炳表演的時候,總有一些好心的人替他圈好場子,維持秩序。他身邊還常常跟著一群小朋友,親切地嚷著要聽他拉琴、演唱。
又是一個中秋夜,阿炳在鄰家少年的攙扶下,又來到了當年和師傅一起賞月的地方。月光似水,靜影沉璧,可阿炳再也看不見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聲縈繞在他的耳畔。
這時,阿炳想起了當初師父對他說過的話,又想到了這些年自己坎坷的經歷。漸漸地,他仿佛聽到了一些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聲。
聽著,聽著,阿炳的心顫抖起來。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過琴聲把積淀已久的情懷傾吐給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動著,流水月光都變成了一個個動人的音符,從琴弦上流瀉出來。
這就是經后人整理并定名為《二泉映月》的二胡曲。
上一篇:漁樵對話引出千古絕唱
下一篇: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