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學苦練鑄就成功
相傳在很早以前,晉代王羲之在木板上寫了一篇祭文,后來人們?yōu)榱藫Q寫一篇新的祭文,要把木板上的祭文削去,足足刨了三分厚才把王羲之寫的祭文墨跡刨光。從此,人們便以“入木三分”來形容王羲之寫字的功力深厚。
這故事是否夸張,不得而知,但是,王羲之的書法,史稱“飄若浮云,矯若驚龍”、“為古今之冠”,卻是名不虛傳,至今仍為不少書法家稱贊和仿效。他的一手好字,是由刻苦練寫得來的。
王羲之字逸少,是司徒王導的侄兒,父親王曠曾為淮南太守。王羲之在青少年時期就不慕榮利,很少與官場人交談,而是一心一意學習,特別是練習寫字。
當時,太尉郗鑒派門生前往向司徒王導家求親,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王導的兒子。司徒王導說:“我的幾個兒子都在東廂,你看看哪一個合適?”
郗鑒的門生跟著司徒王導來到東廂,只見王導的兒子們個個整裝端坐,裝模作樣,都希望被選中。只有王羲之卻毫不在乎,披著衣服,露著肚皮,坐在床上,一邊吃東西,一邊練寫字,根本不為郗家來選女婿所動。
門生回到太尉府,將所看到的情況向郗鑒報告,并說:“王司徒的兒子個個英俊漂亮,只有那個王羲之……”
門生話未說完,郗鑒哈哈大笑說:“王羲之這樣的人,正是我要尋找的佳婿呀!”
就這樣,王羲之作了太尉郗鑒的女婿。王羲之從小就喜歡練字。他父親王曠也很愛寫字,常拿出一本名叫《筆說》的字書去學習寫字,寫后又像寶貝一樣把它藏在枕中。
這個秘密被王羲之發(fā)現(xiàn)了,等父親外出,他就從枕中拿出那本《筆說》來,像父親那樣照著書中的要求偷偷練寫。這天,他正在看《筆說》,不想父親突然回來了,生氣地說:“你為什么偷看我的藏書?”
王羲之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母親在一旁幫忙說:“兒啊,你不是想拿來練寫字的嗎?”
父親轉怒為喜,說:“你想練字,這是好事,我支持你。可是,你年紀太小。這本書是很難得到的,我怕你弄丟了,所以藏起來。等你長大了,我就把它送給你。”
“我現(xiàn)在就想用這本書來練字。”王羲之歪著小腦袋看著父親,請求說,“你現(xiàn)在就給我吧!不然,等我長大了,我小時的聰明就被埋沒了!”
“好,好!現(xiàn)在就送給你。”
父親見王羲之說得有理,就把《筆說》送給了他。從此,王羲之就根據(jù)《筆說》中的要求,天天練寫字。《筆說》是前代書法家寫字的經(jīng)驗總結,它對王羲之寫字有很大幫助。
王羲之刻苦練寫,不到一個月,字已經(jīng)寫得很像樣了。當時曾名噪一時的書法家衛(wèi)夫人,看到王羲之寫的字,大吃一驚,感嘆說:“這孩子真了不起,小小年紀寫的字便能符合筆訣的要求,老練有力,不久就會超過我了!唉,后生可畏!”
說罷,衛(wèi)夫人流下了兩行熱淚。然而,王羲之并不滿足于已有的成績。他得到父母的允許,躲在山谷的幽靜處,全力以赴地練字。既模仿三國魏鐘繇下筆入神的隸書、楷書法,又模仿東漢書法家“草圣”張芝的草字法。
紙張用完了,他就寫在竹葉、樹皮、木板、山石、紗布等上面,凡是能寫字的東西都給他寫遍了。寫完了,擦掉再寫,反復練習,長達20年之久。功夫不負苦心人,王羲之終于成為冠絕古今的書法家。
王羲之由于練得一手好字出了名,朝里的大官都想找他寫字留念,推薦他為侍中、吏部尚書、護軍將軍等高官,但是,都被他謝絕了。最后實在推辭不掉,才接受了一個右軍將軍的頭銜,因此人們也稱他為王右軍。
王羲之的書法是中國書法領域一個無人可以超越的高峰,其《蘭亭序》更是名垂千古,享譽中外。王羲之這些成就的取得,自然和他的勤奮,和他在顯赫之家,竟能排除各種干擾,靜下心來苦練的精神分不開。有了這種精神,他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不足為奇了。
上一篇:助人為樂的愉悅
下一篇:千萬別做虛榮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