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式在于“曲”。
在你面臨不喜歡的事物,卻難以說“不”的時候,別忘了你還可以用腳投票。這就是另一種方式的重要。
有時候你走直路到不了目的地,可以走一些彎路。當獨木橋人滿為患時,“直”就不如“曲”來得快。小溪水流淌的方式,從來就不是“直”的,而是“曲”的。
如果有人站在樓頂上想跳樓自殺,旁人拼命地喊“不要跳!”“別做傻子”之類的話,更能助長他跳樓的意念。換成另一種“曲”的方式,對他說:“如果你真想死的話,那就跳吧。可一旦跳了,你就沒有任何選擇的余地。”這樣,跳樓者會感到很泄氣,很有可能會三思而行。
北京第一實驗小學布置學生寫題為《可愛的校園》的作文,結果作文出現了好多方式的開頭。老師在講評時挑選了三篇作例:
其一:“我在北京第一實驗小學上學。我們學校是北京的重點學校,我非常喜歡這所學校。”
其二:“清晨,我背上書包,愉快地離開了家門。朝霞映照著我胸前的紅領巾。一出東河沿胡同口,隔著馬路遠遠望去,‘北京第一實驗小學’八個大字出現在我的眼前。我情不自禁地說:‘親愛的母校,您早!’”
其三:“自從我們家搬進新大樓后,我的好朋友勸我:‘你離學校那么遠,轉學吧,咱們在一個班多好啊!’我回答說:‘不行,好朋友,在我的心中,北京第一實驗小學太可愛了。’”
這三種不同的表達方式,第一種是直抒,第二、三種是從另一個角度描寫,其表現方式是“曲”。恐怕大多數人都會喜歡這種“曲”的表達方式。
一位母親60歲生日時,女兒給她買了一串漂亮的珍珠項鏈。當她在飯店洗手間洗臉時,將項鏈摘下,被一位年輕姑娘順手拿走了。這位母親是用下列方式使項鏈失而復得的:
“姑娘。”
“干什么?”那女孩一驚。
“請你幫我個忙好嗎?”
“什么事?”
“我有一條珍珠項鏈,是我的小女兒送給我的禮物。不是很昂貴,但那是她用自己的工資為我買的。剛才我洗臉怕弄臟了,隨手一放就不記得放在什么地方了。人老了,記性真不好。今天是我第一次戴呢。要是找不到,那我女兒可要傷心死了。因為今天是我生日。我今天整六十歲了,一家人高高興興地非要到這兒來給我過生日。其實,像我這樣的年齡,我倒希望她們不記得我的生日才好。免得老是提醒我一天比一天老。”
女孩看著她,緊張的神情開始緩解,慢慢地臉上現出一絲微笑:“您一點兒都不老,您看上去比我媽媽還要年輕,她才四十多歲。”她停了一下又說,“我幫您找找看吧。”
“那就麻煩你了,我到里邊找找看。”這位母親推開了里邊那扇門。
過了一會兒,女孩用餐巾紙托著那串珍珠項鏈說:“您看,是這條嗎?”
“就是它。還是年輕人眼睛好,真謝謝你了。”
女孩連忙說:“不用,真不用。”停了一下,她又說:“我也祝您生日快樂!”
這位母親用的方式曲折而巧妙,令人欽佩,不僅找回了項鏈,還保留了女孩的面子,讓她去思考和悔過。方式,也有高尚和低俗之分。
許多人都覺得向上司獻計獻策不容易,尤其是對有些唯我獨尊的領導。但曾任美國總統助理的豪斯和前蘇聯蘇軍大本營總參謀長的華西里也夫斯基則不同,他倆以獨特的方式向威爾遜總統和斯大林獻策,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并得到了兩位國家元首的贊賞。
豪斯采取的方式是:單獨一個人(絕無第二人在場)向總統提出建議,讓建議變成總統自己的觀點。也就是說,不去強調某某計劃是自己的主意。為了使一個好的計劃被總統采納,他自愿犧牲“版權”,將榮譽讓給總統,并且是悄悄地、神不知鬼不覺地轉讓。
為什么采取這般方式?豪斯這樣說:“我不愿意稱那些計劃是我的,并不僅僅出于討總統喜歡。我的計劃充其量是一顆種子,要長成參天大樹必須有土壤、水分、空氣和陽光。只有總統才有這些條件。把樹種變成大樹的,公平地說,是總統。我只不過把種子移到了總統心中。”
正是這種簡單而有效的“種子移植”策略,使豪斯成為“移山倒海”的大師。后人開玩笑說,豪斯第一個發明了“思想試管嬰兒”,威爾遜則是這次偉大實驗的母體。
華西里也夫斯基所采取的方式是,不要正式地、完整地向斯大林匯報一個計劃方案,這樣他很難接受。而是采取隨便說說的方式,將一個完整的計劃拆散,一會兒蹦出一點,甚至顛三倒四地去表述。而后,由斯大林在此基礎上去想一個完整的計劃。這樣,這個計劃就是斯大林自己的,與誰都不相干。華西里也夫斯基用的是“大智若愚”的方式。
這些都是“曲”的典型表現。
所謂“曲”,通常情況下就是換一個方式——將直的變成彎的,將平的變成疊的。
美國有個小男孩很喜歡喝牛奶。有一次他打開冰箱拿大罐的牛奶,結果沒拿穩,把整罐牛奶打翻了。
他害怕地縮在墻角,擔心會挨罵。當媽媽聽到響聲走過來后,并未如他想象中的那樣生氣,而是溫和地說:“你好厲害!媽媽長這么大,都沒有看過這么漂亮的牛奶海洋。你愿不愿意跟媽媽一起把這里打掃干凈?”母子倆于是挽起衣袖,將廚房打掃得很干凈。媽媽又把牛奶罐裝滿了水,放進冰箱,然后教兒子怎么拿才不會打翻。
當年打翻牛奶的男孩如今已長大成人,成為具有信心和勇氣,敢于不斷嘗試的發明家。
如果一種方式是批評和訓斥,那么,換一種方式就是:當一個錯誤已經發生、覆水難收的時候,發再大的脾氣也是于事無補,而且,憤怒可能會造成更多的錯誤。
常言說得好:順風可以飛得更快,逆風可以飛得更高。當一個方向行不通的時候,嘗試另一個方向,或許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
達爾文小時候特別調皮。他的父親非常喜歡潔凈,常油漆家中的大門。可很快便發現,大門上不知道被哪個小孩踢上了很多小腳印。沒有辦法,父親只好再刷一遍,但很快又有很多黑腳印。后來,父親知道這是達爾文所為,他告訴兒子不要干這種事,也不應該干這種事。結果沒有效果,門還是經常被達爾文踢臟。再后來,父親發火了,可是猛烈的訓斥也沒有效果。
后來,達爾文的父親經過思考,換了一個方法。面對剛剛刷新的大門,他表情嚴肅地對達爾文說:“孩子,交給你一個任務,你每天進出大門時,一定要用腳踢幾下大門。別忘了!如果我見不到門上有腳印的話,一定會懲罰你。”奇跡出現了,從此之后,門上再也沒有出現一個黑腳印。
換一種方式,就好像開門,用盡全力推怎么也推不開,換個方式,輕輕一拉就敞開了。達爾文的成才與他父親長期的逆向思維教育是分不開的。
上一篇:人生智慧,如何獲得“新”生
下一篇:人生智慧“特”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