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言敗的惠靈頓
惠靈頓公爵在還是個中尉的時候,因為自己晉升太慢而非常不滿。他兩次從步兵營到騎兵營任職,而且沒有升級,于是他向卡姆登勛爵、然后又向愛爾蘭總督提出申請,要求到稅務署或財經委員會去任職。但是,他的申請沒有得到同意,他在部隊里留了下來,成了英國最偉大的將軍。
惠靈頓在約克公爵和沃摩拿將軍的手下積極開展他的軍旅生涯。十年的軍旅生涯,他由中尉上升為駐印度部隊的一名上校,哈雷斯將軍在1799年寫道:“惠靈頓上校的軍團是一支模范軍團,在士兵與士兵之間的關系、紀律、教育和行為規范等方面都是無可挑剔、首屈一指的。”
當他帶著將軍的榮耀回到英國以后,很快又得到了任用。在1808年,一支人數過萬、被派去解放葡萄牙的特殊部隊交由他指揮。部隊登陸以后,打了兩次勝仗,然后簽署了《辛莊條約》。約翰·莫爾爵士死后,對葡萄牙進行新的征伐的指揮權全被托付給了他。但是,在整個伊比利亞半島戰爭中,惠靈頓被恐懼壓倒了。
從1809年到1813年,他所指揮的英國軍隊人數從沒有超過三萬人。但是,這一次他所面對的是在半島上的三十五萬法國軍隊,而且大多數是有作戰經驗的老兵,由拿破侖手下幾個最有才能的將軍指揮。
敵我力量如此懸殊,如何才能使戰爭有一絲獲勝的希望呢?他的精明和一般常識告訴他必須采取不同一般的戰略戰術。他決定要從西班牙幾位將軍身上吸取教訓,這幾位將軍一到開闊的平原作戰,就必定被打敗被驅散。他覺得自己必須創造出同法軍作戰獲勝的機會。因此,在1809年達拉維拉戰斗之后,他發現自己軍營的四周都是法國精銳部隊時,他撤退到了葡萄牙。
這時,他決定實施駐扎政策。他派英國軍官組織了葡萄牙軍隊,教會他們和自己的部隊聯合作戰。與此同時,通過拒絕一切戰斗的辦法來避免失敗的危險。他認為,他可以因此而挫傷法國軍隊的士氣,因為他們沒有取得任何勝利。當他自己軍隊反攻時機成熟,敵人士氣低落的時候,他就可以集中全部力量向他們發動猛攻。
惠靈頓爵士在這場永載史冊的戰爭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同凡響的品質,我們可以通過他所留下來的不加修飾的戰報來領略。這些戰報包括他采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奠定他取得戰爭勝利的基礎。
他對任何事情都小心在意、決不疏忽,每一個重要的行動指令他都親自參加。當他發現部隊所需糧食不可能從英國獲得而必須依靠自己想方設法時,他立即與在里斯本的英國外交大臣合作,大規模地從事玉米生意。軍糧經理部從地中海地區和南美洲港口運來了谷物。當自己的大小糧倉都已裝得滿滿實實的時候,他把過剩的糧食賣給了在饑餓中的葡萄牙人。
他做事從不存什么僥幸心理,期待出現什么奇跡,但是,他每每都考慮意外情況的發生,以防萬一。他對部隊最細小的細節都十分關注,他總是習慣于對那些易于忽視的問題全力投入,如士兵的鞋子、水壺、餅干和馬飼料。毫無疑問,他對意外情況的防范,他對每一細節問題的關注,奠定了他取得偉大勝利的基礎。
惠靈頓公爵以他在日常生活中的高明之處打敗了拿破侖的將軍們。他常常說,如果他什么都懂,他就會知道怎樣給部隊找到糧食。
最厲害的將軍不是每戰皆勝的常勝將軍,這樣的將軍只能不斷地取勝,而一旦遭遇挫折,他的部隊也最容易崩潰。真正可怕的將軍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常敗將軍。這類將軍雖然敗跡累累,卻總有辦法讓上司找不到撤換他的借口,也總能讓他的敵手無法一口把他吃掉。而一旦機會成熟,他會像暴怒的獅子一樣,把所有的敵人撕得粉碎。戰場上偶然有這樣的另類將軍,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上一篇:每天都是特別日子
下一篇:沙漏的真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