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同事不愿和我親近
→你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專注做事
從你開始正式工作那天起直到退休,每天和我們相處時間最長的人是誰?不是愛人,不是父母,而是同事。早上一睜開眼,便急急忙忙趕去與他們見面,直到夜幕低垂,才滿臉倦意地互道“再見”。他和你在辦公室面對面、肩并肩,同勞動、同吃喝、同娛樂。雇用、解聘、受命、指示、挨批評、受表揚……幾乎無時不在以同事為參照物,無時不在周旋、生存于同事圈。
可以說,與不同時期的同事建立包含友誼色彩的私交,于事業、于工作、于生活都是極其有利的。關系融洽,心情就舒暢,這不但有利于做好工作,也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又確實要把大量的時間、精力花費在處理同事之間的關系上,希望能與同事相處得像朋友那樣值得信任,互相幫忙,但最終還是會因為一些利益或其他問題,使得彼此間的關系反倒成了自己成功之路上的障礙。這樣的例子在職場上的確屢見不鮮。
例如,一旦因升遷、調動而難以經常在8小時之內共同相處的好同事很可能漸漸疏遠,而彼此又都不會感到太遺憾。好同事也許在你工作上因大意出小差錯時,在你因私事遲到早退或花3個小時吃午飯時為你隱瞞、掩護,然而如果都面臨共同的利益得失,難以同時顧及的時候,好同事也許只能是先向你道句“對不起”,然后便義無反顧地棄你保他了。
由此看來,如果你有“同事不愿和我親近”的苦惱,那你大可不必勞心費神了。既然同事關系靠不住,我們又何必太在意呢?如果同事不愿和你親近,你肯定會比他人多出很多時間,不用聊天,不用聚餐,不用一起卡拉OK……這樣一來,你豈不是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專注做事。
任何在職場上奮斗的人都應該了解時間對成功的可貴。哈佛大學的愛德華·班菲爾德博士對美國上流社會的流動性作了幾年的跟蹤調查,他一直在尋找有的人經濟地位迅速上升,而有的人經濟地位卻沒有上升的原因,通過對各種不同假設的測試,他最終得出結論,這一切完全是由一個人對時間的態度來決定的。
“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效率”“時間就是金錢”“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諸如此類的描述我們每個人都可以脫口而出。可以說,任何結果的達成,都需要時間來保證。因此,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充分發揮時間的最大功效,是有效達成結果的保證。
但是,在現實工作中,總是有員工不能充分利用時間。表面上他們忙里忙外,每天工作都沒有閑著,但是結果卻乏善可陳。如果你對達成結果不力者進行觀察,你會發現,他們總是不能在自己的工作上專注,總是被與同事聊天等雜事浪費時間,把寶貴的時間變成無效的時間。
每個員工的工作時間都是一定的,但是每個員工的工作效率卻是不同的,關鍵就在于你是否專注于一項工作——即在一定的時間內專注于一件事情,這是簡單高效的工作秘訣。因為在工作中總是遇到諸多的雜事阻礙你專注于眼前的工作,造成你時間的浪費。因此,如何做到集中精神專注于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
有一個古老的趣聞。三個人來到羅馬,見到一位哲學家,問:“我們在這里能看到多少美景呢?”哲學家問他們:“你們要在這里停留多久?”第一個是年輕人,答:“幾年”。哲學家說:“那么你可以看到羅馬的一點美景。”第二個人,回答:“3個月。”哲學家說:“那么你可以比第一個多看一些風景。”第三個人是病入膏肓的老年人,答:“我馬上就要死了,不能待幾天了。”
哲學家說:“你很幸運,你過的幾天會長過他們的幾年幾月,將會看到許多甚至比他們看到的還要多的美景。”
“為什么?”這三個人問道。哲學家回答:“因為第三個人會拋棄一切,全神貫注,無比珍惜地去欣賞。”
這個故事啟示我們,專注地做一件事情同珍惜時間的關系十分密切,應該做的工作,應抓緊時間做,而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其他事情上,例如和同事聊天。在職場上,珍惜工作時間的員工比浪費工作時間的員工,更能夠成為職業化素質的員工。
一個專注的人,往往能夠把自己的時間、精力和智慧凝聚到所要干的事情上,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實現自己的目標。與此相反,一個人如果總是被周圍的人和事打擾,就容易心浮氣躁,這樣不可能集中自己的時間、精力和智慧。
總之,專注的力量很大,它能把一個人的潛力發揮到極致,一旦達到那種狀態你就沒有了自我的概念,所有的精力集中到了一點。所以,與其埋怨同事不和你親近,倒不如慶幸自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專注做事。相信你如果全身心地投入,24小時不想別的,心里就一件事情那種感覺,要有親身體會才知道。
上一篇:前途看上去很渺茫-把渺茫變成現實,活著才有價值
下一篇:同事都不配合我的工作-在職場上,成長比成功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