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被禁錮的思維解綁
一個人如果形成了某種思維定式,就好像在頭腦中筑起了一條思考某一類問題的慣性軌道。有了它,再思考同類或相似問題的時候,思考活動就會憑著慣性在軌道上自然而然地往下滑。思維定式是阻礙人前進的一條鐵鏈,它使人的思維進入無法前進的死胡同。
要擺脫和突破思維定式的束縛,往往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無論是在創新思考的開始,還是在其他某個環節上,當我們的創新思考活動遇到障礙、陷入某種困境、難以繼續下去的時候,一般都有必要認真檢查一下:我們的頭腦中是否有某種思維定式在起束縛作用?我們是否被某種思維定式捆住了手腳?
有一個小故事,很能說明問題。
有一個邊防緝私警官,他經常會看到一個人推著一輛馱著大捆稻草的自行車,通過他的邊防站。
警察的直覺告訴他,這個人肯定有問題。于是,警官每次都會命令那人卸下稻草,解開繩子,并親自用手撥開稻草仔細檢查。盡管警官一直期待著能發現些什么,卻從未找到任何可疑之物。
這天傍晚,警官像往常一樣仔細檢查完稻草,然后神色凝重地對那人說:“我們打了好多次交道,我知道你在干走私的營生。我年紀大了,明天就要退休了,今天是我最后一天上班,假如你跟我說出你走私的東西到底是什么,我向你保證絕不告訴任何人。”那人聽了對警官低語道:“自行車。”
這位警官的思維就被禁錮在那一大捆引人注目的稻草上,而忽略了作為“運輸工具”的自行車。任何復雜的現象,其復雜的只是表面,都有其一般性的規律,都可以找到簡單的分析、處理方式。這就是化繁為簡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找尋規律,把握關鍵。
而我們發現,很多時候,我們在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時,往往把問題考慮得過于復雜化,其實事情的本質是很單純的。表面看上去很復雜的事情,其實也是由若干簡單因素組合而成。所以,我們要看到思維的力量,我們也應該鍛煉自己的頭腦,擴展自己的眼光和思維。靈活的頭腦和卓越的思維為我們提供了這種本領,深入地洞察每一個對象,就能在有限的空間成就一番可觀的事業。
孫月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家里長輩就叮囑她做事要小心謹慎,不要像在學校里那么隨意。孫月本身也不是個爭強好勝的人,每天按時完成老板交代的工作,不違背自己的工作原則,總而言之,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職員。小公司里人事簡單,孫月在這里做得還挺開心的,不知不覺兩年過去了,孫月雖然沒有升職,但也變成一個有點資歷的“老”員工。
一天老板交給孫月一項任務,做一份公司的年度規劃。孫月知道,考驗自己的時候到了。她就像往常一樣趴在桌子上慢慢地想,慢慢地查資料,慢慢地規劃,就這樣不知不覺一個星期過去了,眼看離老板交代的時間越來越近,可她還是一點頭緒都沒有。這時候一位平日關系不錯的男同事提醒她說:“你可以換一種思維呀,不要老是局限在自己以前的固定模式里,像這樣的規劃,你必須到市場上先了解現在業務的行情,然后根據現在的業務量和以前的業務量以及人們的平均消費水平進行綜合評估,這樣才可能圓滿地完成任務呀!”孫月茅塞頓開,是啊,自己一直以來都是在電腦上、資料上研究問題處理問題,卻忘了現在任務不同,自己原來的固定模式已經不適應現在的情況。于是她親自到市場上研究,然后結合以往的資料完滿地完成了任務。
我們在處理事情的時候,經驗的作用是不可小視的。這也就是說,你會按大腦資料庫里儲存的東西,給當前的事件定性,然后再把以前解決問題的方法套用到這個事情上來。說起來很麻煩,其實在我們頭腦里它只是一個下意識的選擇,事情一出來,你會想:“哦,這個我熟,如此這般,就可以搞定了。”
思維的定式當然也有它積極的一面,它可以幫助我們迅速解決問題,但是你如果陷到某種“定式”里出不來,它就成了束縛我們創造性的枷鎖。
無論是思考如何解決碰到的新問題,還是對已熟悉的問題尋求新的解決方案,一般都需要在多途徑地探索、嘗試的基礎上,先提出多種新的設想,最后再篩選出最佳方案。而基于反復思考一類問題所形成的“一定之規”,對這樣的創新思考常常會起一種妨礙和束縛的作用。
持有這種心理狀態說明你是一個對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的人,有極強的依賴性與惰性。如果能夠轉變一下思維方式,視野就一下子打開了。之后你就會覺得,方向更清晰,可做的事情也更多了。
上一篇:經驗告訴我們,寂寞是一把雙刃劍
下一篇:背不動的包袱,你可以直接甩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