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他人信任自己,先要學會信任他人
誠信,是人與人交往的必要前提。我們要學會信任他人,這個信任自然不能是盲目地信任。信任是講誠信的表現,是我們對自己信譽的要求。如果想要他人信任自己,那么,就要求我們先學會信任別人,這樣我們才能在交往中贏得他人的歡迎。
盲目地信任他人很容易受騙,對于那些來歷不明的陌生人,我們更要保持警惕,但是對于我們身邊的熟人,選擇信任他們會讓他們感激。在這個信任危機的時代,任何一種盲目的信任都要付出代價,而任何一種對于交往對象的猜疑,都會使人受到傷害。我們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就要睜大雙眼,辨別那些值得我們信任的人,給他們以安全感和可靠感。信任他們,認可他們,才會得到他們的贊同。爾虞我詐的欺騙和虛偽的敷衍是對人際關系的褻瀆,任何人都不會無緣無故地喜歡、認同一個人,他們的喜歡、認同都是建立在我們對其的信任、認同之上的。所以,真誠地對待一個人、相信一個人,才可以讓別人產生敬佩、贊同的感情。
當然,和信任截然相反的是多疑和猜忌,很多人都有猜忌他人的壞習慣,這固然與一個人的心胸有關,同時也是一個人不自信的表現,一個喜歡猜忌他人的人,通常有著很深的自卑心理,導致他不能客觀地對待別人,總是以先入為主的偏見對待他人。
有個人丟失了一把斧子,他懷疑是鄰居偷了,因此留心觀察鄰居的所作所為,覺得鄰居走路、說話、神態都像是偷了他的斧子,他肯定鄰居就是那個小偷。不久,他在自家的地里找到了斧子,再觀察鄰居,這時覺得他說話、走路、神態全然不像小偷的樣子了。
同樣的一個人,只是因為你看他的心理發生了變化,才會對這個人有不一樣的結論。猜忌正是一種主觀想象和推測,不以事實為根據。你有沒有遇到過類似的情況?總以為誰在背后說你的壞話,總以為別人聚在一起是在取笑你,總以為有人在你背后陷害你,結果事實上根本沒有那回事。事實上,每個人都有猜忌多疑的一面,越是遇到和自己親密的人或者和自己敵對的人,猜忌心理越是嚴重。
《紅樓夢》中的林黛玉便是非常愛猜疑的人,史湘云不過說了一句她像戲子,她就大哭大鬧,認為湘云看不起她。薛寶釵不過勸賈寶玉酒要溫過再喝,她就懷疑薛寶釵喜歡她的寶哥哥,結果草木皆兵,到處樹敵,動不動就流淚傷情,被人看做小心眼的人。雖然謹慎行事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謹慎不能和猜疑畫等號。猜疑只會讓我們一事無成,只有真誠地信任他人,才可以讓你的人際關系更加和諧。
信任他人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一個人的修養,它就像你的一個習慣,能幫你提升禮儀,提高教養,戒掉猜疑別人的毛病,相信他人的善意會讓你更從容。任何人際關系都是建立在相互往來的基礎之上的,如果你不信任別人,猜忌別人,就很可能招來別人的懷疑。想要信任一個人,首先要從相信他所說的話開始。如果你覺得他說話謹慎,不夸口、不張揚,這樣的人一定值得你信任。相反,通常說得天花亂墜的人,他的話的可信度就要打個折扣。人們對一個人的信任,通常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首先是相信他的話語、態度,然后相信他的能力,最后相信他的人品。
信任他人,就是信任自己的眼光,而懷疑別人也是對自己的眼光和生活態度審視、懷疑的過程。相信別人就要相信他的能力,一個人的能力得到你的認同和信任時,他就會把你當作知遇之人。給一個年輕人一項大任,他通常會賦予100%的熱情與精力而不求任何回報地完成它。在語言上表示對他人的認同,不如以實際行動來表達更好。面對他人的請求,遲疑的態度無疑會刺傷對方的自尊心,絕對的信任才會激發一個人的熱情。
我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要用善意的眼光看待他人,不要因為一些小事就對對方起了猜疑之心。善良、公正的人才會贏得他人的好感。信任是種禮貌,是種尊重,它會對你今后的人生發展有重要的幫助。
上一篇:想毀掉一個人,就讓他去看泛濫的信息
下一篇:意志力是對抗打擊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