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是成長所帶來的不可避免的產物
我們都知道,人的成長是自我意識逐漸形成和獨立的過程,真正的自我會伴隨著身體的成長而一同成長。有句話說得好,成長是痛苦的,越長大越孤單,因為成長需要我們從稚嫩的自我中不斷剝離,孩童時代,我們成長在父母、長輩的庇佑之下,我們完全依賴家人,不必為衣食住行擔憂,我們的自我意識處于懵懂狀態,我們可以放聲地哭、放聲地笑,沒有過多的顧慮,更不必掩飾和偽裝。因而,童年成了我們生命中最自然、最純真的年代,童年的經歷成了我們一生中最美好的記憶,我們沉浸其中,享受生命的美好,沒有什么快樂能夠代替童年的歡笑。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發現自己與家人、長輩的距離越來越遠,我們發現,他們根本無法理解我們。我們逐漸學會隱藏喜怒哀樂,我們發現自己開始孤單起來。再到我們可以獨當一面時,我們發現,我們學會了自我保護,我們更感到寂寞與孤獨。
可以說,孤獨是成長所帶來的不可避免的產物,然而,一些人卻不愿直視這一點,于是,他們寧愿加入一些狐朋狗友中,甚至用酒精、迷幻藥來麻醉自己,盡管如此,他們還是感到空虛。
事實上,只要我們能坦然面對成長的苦惱,學會享受一個人的寂寞,并在寂寞中反省自我,那么,你會發現,寂寞還能幫助我們做到自我審視和反思,進而幫助我們更好地成長。它還能讓我們看清自己,看到自己的不足、長處,進而找到人生的目標。
杰斐遜是一名普通的汽車修理工,靠這份工作生活,生活勉強過得去,但是他的目標并不在此,他希望自己能擁有一份更好的工作。
一次,他打聽到汽車城底特律正在招聘員工,他心想,可以前去試試。當時招工通知上所寫的招聘日期是星期一,所以,他在前一天下午就到了底特律城。
晚飯后,一個人待在旅店里,他突然靜下心來,開始想很多事,很多過去經歷的事像電影般在腦海中播放了一遍。突然間,他感到一種莫名的煩惱,他自認為自己頭腦靈活、做事勤快,為什么到現在一事無成呢?
接下來,他從包里拿出來紙筆,寫下了幾個人的名字,這些人和自己年紀相仿、認識已久,關鍵是比自己優秀,其中的兩位曾是他的鄰居,如今卻搬到富人區去了,還有兩位是他以前的老板。
他捫心自問:與這四個人相比,到底自己在哪方面不如他們?自己真的笨嗎?倒不盡然,很長一段時間的反思后,他找到了問題的癥結——自己的性格有缺陷。他承認,在這方面,自己確實不如他們。
想著想著,時間過去,竟然已經凌晨3點多,他卻愈發睡不著,他覺得這些年來,他第一次認清了自己,看到了自己致命的缺點:很多時候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如愛沖動、自卑,不能平等地與人交往,等。
所以,他檢討了自己一晚上,他發現自己是一個極不自信、妄自菲薄、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的人;他總是認為自己無法成功,也從不認為能夠改變自己的性格缺陷。
最終,他下定決心,從那一刻開始,絕對不會再自貶身價,認為自己不如人,只有先完善自己的性格,才有可能變得優秀。
第二天一大早,他抬頭挺胸來到這家公司,信心滿滿地面試,順利地被錄用了。在他看來,之所以能有這樣一個工作機會,就是因為頭一天晚上他做了自我檢討并認識到自信的重要性。
在走馬上任的兩年內,杰斐遜逐漸變成受大家歡迎而且能力出眾的人,大家都喜歡這樣一個樂觀、自信和積極熱情的人。兩年后,他加了薪水,又升了職,成為一個小有成就的人。
生活中,很多人像曾經的杰斐遜一樣,忙忙碌碌,日復一日,固定的生活模式成了一種必然,但成功卻沒有青睞他們,為什么會這樣呢?之所以造成這種結果,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們沒有自我審視和反省,相反,如果我們能夠給自己一段獨處的時間,捫心自問,了解自己、發現自己,便能有所頓悟,實現自我成長。
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要面臨學習和生活,我們總是馬不停蹄地奔跑,似乎很少靜下心來思考人生、思考自己處于鬧市中的我們要做到經常安靜下來,給自己一段寂寞的時間,這樣,你才能做到獨立思考。要做到這點,我們就需要養成在獨處和寂寞中傾聽內心聲音的良好習慣。你一個人待著時,你是感到百無聊賴、難以忍受,還是感到一種寧靜、充實和滿足?對于有“自我”的人來說,獨處是讓內心安靜下來的絕好方法,是一種美好的體驗,固然寂寞,但卻有利于我們靈魂的生長。
總之,心靈的成長需要與寂寞為伴,它能帶給我們理性、自主和超越,學會與寂寞同行,我們的心才不會迷失,我們也能避免原地踏步,更能找到前方的路。
上一篇:如果最壞的結果都能承受,那你還怕什么
下一篇:學會傾訴,向朋友吐出苦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