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孩子的天賦——居里夫人與她的“諾貝爾獎”孩子們
居里夫人是波蘭裔法國籍著名女物理學家、放射化學家,一生致力于放射性現象的研究,也是歷史上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的第一人。
居里夫人不僅自己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而且培養了兩個出色的女兒,其中大女兒伊蕾娜·約里奧·居里還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居里夫人雖然在科研上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她卻從未疏忽過對兩個女兒的教育。為了發掘女兒的天賦,早在大女兒伊蕾娜和小女兒艾芙牙牙學語時,她就開始仔細地觀察兩個孩子的不同。通過一段時間的耐心觀察,居里夫人發現,大女兒伊蕾娜對數學很感興趣,而小女兒艾芙則在音樂上比較有天賦。
當兩個女兒上小學后,居里夫人又開始讓她們每天進行一小時的智力活動;上中學后,她又在女兒放學后再給她們加上一節特殊的“教育課”。
這個特殊的“教育課”是在她的實驗室進行的,她請實驗室的化學家教授兩個女兒化學,還請當地有名的數學家教她們學數學,又請當地最著名的雕刻家教授她們雕刻和繪畫……而每周四的下午,居里夫人還會親自教兩個女兒學物理。
經過大約兩年的“特殊教育”以及居里夫人對兩個女兒的觀察、比較后,她最終得出結論:大女兒伊蕾娜具備科學家的潛質,小女兒艾芙的天賦領域是文藝。
隨后,居里夫人開始有針對地培養兩個女兒,讓伊蕾娜專攻科學領域,而讓艾芙去學習音樂和文學。最終,兩個孩子也在各自的領域中取得了出色的成就,伊蕾娜像母親一樣,獲得了諾貝爾獎;艾芙則成為一名優秀的音樂教育家和傳記作家。
<<<家教家風感悟
居里夫人之所以培養出了兩個優秀的女兒,離不開她善于發掘孩子天賦和潛能的特殊教育方法。一個人的天賦是生來就有的,它不能被培養出來,也不能被造就出來,卻可以被挖掘出來。居里夫人正是運用這種教育方法,最終讓兩個女兒在各自的天賦領域內大放異彩,成為歷史上成功教育的典范。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都會有一種或幾種特殊的本領、技能或特質,也有自己的智力強項和弱項領域。而孩子的智力強項就是他潛在的天賦與才能所在,如果父母懂得用正確的方法去引導和發掘,通常可以幫助孩子展現出某些天賦,從而提高孩子的領悟力、創造力等能力。那么,怎樣才能正確地引導和發掘孩子的天賦呢?
1.為孩子提供在多個領域嘗試的機會和條件
為了發掘孩子的天賦,居里夫人不僅從女兒很小的時候就對她們細心觀察,更是在女兒能夠接收一定量的知識后,為女兒創造各種機會去不斷嘗試和學習,最終也發現了兩個女兒的不同潛質。
但在現實生活中,一些父母往往不了解自己孩子的智力特點,或者因為盲目攀比,為孩子選擇一些孩子不喜歡、不擅長的領域,強迫孩子去學習,而這也許正是孩子的弱項,結果是父母和孩子都疲于應付,反而將孩子真正的天賦埋沒了。
如果父母能為孩子多提供一些領域,讓孩子自己去選擇和嘗試,孩子就會對自己優勢的領域表現出較為強烈的興趣。有了興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孩子也會在該領域保持較高的學習熱情,從而獲得一定的發展。
2.平時多注意觀察和了解孩子
有些孩子,從小就是天才,自己也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擅長做什么。對于這樣的“天才孩子”,父母只需順著他們的興趣去培養就行了。
但更多的孩子是不清楚自己到底喜歡什么、擅長做什么,這就要父母多付出一些心血了。居里夫人在兩個女兒剛學說話時,便開始耐心地觀察她們的個性特征、興趣愛好等,這樣才能在以后的教育中有的放矢,有針對性地對孩子展開教育。
我們不妨也借鑒一下居里夫人的方法,拿出耐心來,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認真地觀察孩子,了解孩子有哪些特點、愛好、興趣等;也可以在一些游戲當中進行觀察,孩子在玩自己喜歡的游戲時,通常都會表現得特別專注、熱情,這也是孩子最能展現真實自我的時候。通過這些方式弄清孩子的個性特征、興趣愛好后,再有針對性地為孩子提供相應的領域,讓孩子去嘗試和體驗,去接觸各種各樣的知識,積極地展現自己的才能。
當孩子在不同領域進行嘗試和體驗時,父母同樣需要仔細觀察、對比,最好隨時記錄孩子的表現,并盡可能多注意孩子積極、熱情的一面,記錄他在某一領域所表現出來的優點、長處等。
有了這些細心的觀察和了解,我們往往可以發現孩子在某些方面的天賦和才能,知道孩子到底喜歡什么、擅長什么,然后再因材施教,從而讓孩子的天賦獲得最全面的發展,幫助孩子開啟精彩的未來。
上一篇:戒驕戒躁,生活才能充滿希望
下一篇:提問可以有效匯聚孩子的專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