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斯的非贏不可
德國著名理論物理學家約翰內斯·漢斯,曾與人共同提出新的核殼層模型理論,并與美國物理學家合寫了《核殼層結構基本理論》一書,大大推動了原子核殼層模型理論的發展。
漢斯的爸爸是植物園的園藝師。漢斯從小跟爸爸在園里出出進進。植物園很大,花、草、樹、木應有盡有,小漢斯開心極了。他最喜歡在樹間花下,躺在軟軟的綠草上看書。他涉獵廣泛:童話、民間故事、連環畫、名人趣事……他幾乎對一切都感興趣,特別是牛頓的故事,大家稱他是“小書迷”。
一天,小書迷和爸爸聊天。“爸爸,你去過英國嗎?”漢斯問。
“當然,那是年輕的時候。你怎么對英國感興趣?”
“嗯,媽媽說過牛頓住在那兒。爸爸,你見過牛頓嗎?”
“哦……很遺憾,沒有來得及去拜訪。”
“你為什么沒有去?”漢斯緊接著追問。
“是為了你呀,我不回來能有你嗎?”爸爸逗他說。
實際上,牛頓比爸爸早出生200多年,爸爸說沒有來得及去拜訪,漢斯太小沒有明白。漢斯聽了爸爸的回答并不滿意,接著說:“我不是一直在媽媽肚子里嗎?”在他看來,爸爸應去拜訪牛頓,不應為自己失去那么好的機會。
爸爸和叔叔、阿姨聽了漢斯的話,都禁不住大笑起來,搞得漢斯莫名其妙,但他卻從大人眼神中感到是在笑他。
從此,他便暗下決心,遇事要好好想想,多動腦筋,三思而后行。
小學畢業前夕,他憧憬著去有名的奧伯爾中學上學。為此,他把每一道題都當成一只足球,非把它踢進球門不可。這天,太陽已西下,教室里安靜極了,黯淡的光線中,只有小漢斯一動不動地在座位上思考著。原來,有一道題他還沒有解出來。其他學生都早已回家去寫作業了,他卻是在學校完成作業,回家還要看其他書或另有別的活動安排。
漢斯的老師威爾先生非常喜歡這個好學上進又善于獨立思考的學生。他悄悄邁進教室門,這是他第三次來催漢斯回家了。
“老師,讓我再想想,我非贏不可!”漢斯自信而又固執地說。
天色更晚了。只見漢斯猛地跺了一下腳,喜出望外地喊著:“噢,我想出來了!”不一會兒,他自豪地抬起頭,看著一直守在身邊的老師,歉意和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喲,我得馬上趕到動物園去,爸爸答應放學后幫我給小海龜治病呢!”
說完,他把作業本遞給老師,向老師道別后,一溜煙似地沖出了教室。
漢斯小學畢業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奧伯爾中學。那年他12歲,像著了魔似地迷上了物理課。他并不滿足于書本上的知識和成績單上的優秀分數。他決心進行一項“偉大”的發明。他默不作聲地利用5天課余時間,做了一只水陸兩棲船,并以自己姓氏命名為“延森1號”。
手工課上,只見漢斯信心十足地在介紹自己的“發明創造”——“延森1號是一只能進能退,無人駕駛的水陸兩棲船。船長20厘米,寬5厘米,全身用薄鐵制成。船頭像飛艇,尾部如臥蟬。船的四周涂的是浮力較大的膠,‘兩腿’用鐵片做成風車輪形狀,船前部右側是個小搖把。這只船在水里、陸上行駛進退自如……”
突然一個聲音打斷了漢斯滔滔不絕的介紹:“能當面試試嗎?說不定一下水就沉了呢!”
漢斯沒吱聲,看了一眼同學們那懷疑的目光,低頭用手按住船,把船右側搖把轉了幾轉,一松手,小船在講桌上“噠噠噠”跑了起來。先向前,又向后,大家歡呼了!接著,他帶領同學們來到一個小水池邊。漢斯又扭動搖把幾下,船平穩地在水上“咚咚咚”地威武前進了,先向前5米,又后退,跑得歡極了。這下同學們服氣了,都爭相傳看這只小船,對漢斯靈活運用物理知識中的浮力定律和平衡原理,佩服得五體投地。
上一篇:歐洲的活字印刷術
下一篇:火燒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