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性格就可以改變命運
瑞士著名的心理學家榮格曾說過:“性格決定命運。”有什么樣的性格,你就有什么樣的命運,因為性格是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它決定了一個人做事的方法,進而影響到人的職業選擇、婚姻家庭、人際交往……而這些內容,無一不決定了一個人的人生際遇。正如德國革命家臺爾曼所說:“不論你的將來走什么路,你的性格為你的行為提供了前提?!?/p>
不良的性格會給人帶來悲劇,良好的性格能給人帶來希望和輝煌??墒牵涣嫉男愿褚坏┬纬?,還能不能改變呢?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其實不然,人的性格并非完全是與生俱來的,更不是一成不變的。哈佛心理學家在性格研究領域提出過一個著名的理論——預限理論,該理論認為,刺激超過了預限的值以后,就可以使人的性格發生變化。
雖然遺傳等因素已經決定了人的基本性格,但是性格的形成主要取決于他的生活、家庭和社會交往環境。比如,一個孩子生性害羞,不愿與人交往,但他進入軍隊這個大集體中,便不得不與人交往,還要參加許多集體活動,甚至殘酷的斗爭。這樣,他在實踐中所獲得的社交能力使他在建立友誼時不斷有所收獲,從而逐步獲得自信,擺脫害羞與膽怯,變得堅強、開朗、豁達。相反,如果把一個性格開朗的人送到一個嚴密封鎖的環境中,不許他和別人相處,最后這個人很可能變成一個沉默寡言的人。所以說,環境影響著人的心理活動,同樣也影響著性格的形成與改變。
年齡是改變性格的制約因素。哈佛大學研究表明,性格的可塑性與年齡的增長成反比,年紀越小,性格越容易改變;反之,年齡越大,改變性格越困難。按照精神分析的觀點,性格改變的年齡上限是47歲。但這也有例外情況,比如有的人在七十余歲的時候還可以做出一些性格調整。
一艘戰艦在濃霧密布的海上夜航,由于能見度極差,船長緊張地指揮航行。突然瞭望員報告:“左舷不遠處有燈光。”
“燈光是逼近還是遠離我艦?”船長問道。
“逼近我艦?!辈t望員回答。一旦兩船相撞,后果不堪設想。船長命令信號員通知對方:“我們正迎面駛來,請你轉向20度?!?/p>
對方回答:“我們無法轉向,建議貴船轉向20度?!?/p>
“告訴他,我是船長,讓他立即轉向20度?!贝L下令。
“我是二等水手,貴船最好轉向。”對方回答。
“告訴他,這里是戰艦,讓他馬上轉向?!贝L勃然大怒地叫道。
這時對方的信號傳來:“這里是燈塔。”結果自然是戰艦改了航道。
人生何嘗不是這樣,我們不可能要求世界改變,而只能努力改變自己,改變性格,讓自己在這個世界中活得更加快樂和自由。比如一個人在擇業上,首先要知道自己的性格,然后再根據自己的性格來選擇職業,這種設計固然是最理想不過的。但是更多時候造化弄人,你在清楚地知道自己適合做什么職業之前,已經選擇了一個或許并不適合自己性格的職業,而當你發現自己并不適合這份職業之時,由于客觀上的原因,可能你已經無法擺脫這個職業,或者脫離這個職業需要你付出很大的代價。這個代價,包括時間、精力、金錢甚至已經取得的成功。此時,是另謀適合你性格的職業,還是改變你的性格來適應你已經從事了幾年、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的職業?相信很多人都難以做出明確的決斷。
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大師馬斯洛曾說過:“心若改變,態度就會跟著改變;態度改變,習慣就會跟著改變;習慣改變,性格就會跟著改變;性格改變,命運就會跟著改變。”很多時候,性格就是改變命運的舵手。我們不能要求命運改變,只能通過改變自己的性格來改變命運。
哈佛人生箴言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威廉·詹姆斯說:“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獲一種命運?!毙愿竦男纬膳c人的主觀努力有關。同樣,性格也可以通過自我教育及新的社會實踐加以改變。只要你能夠堅持努力按照一種新的行為方式來行動,直到將這種新的行為方式變成一種習慣性、典型性的行為,你就擁有了一種新的性格。所以說,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行為的施行者,也是自己性格的塑造者、自身命運的主宰者。
上一篇:提升親和力,做可愛的有能力者
下一篇:文憑只是張紙,知識能幫你得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