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玉琴將荒沙變綠洲
1999年8月4日,全國綠化委員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了全國十大綠化標兵表彰大會。陜西省靖邊縣東坑鎮農民牛玉琴出席了大會,她被評選為全國十大綠化標兵之一。
20多年來,這個普通的農家婦女,憑著戰勝沙害的堅強信念,在毛烏素沙漠南緣的茫茫沙海里植樹近2000萬株,將7300多公頃荒沙變成了綠洲,將風沙逼退10多公里,被譽為“治沙女杰”。
從“一棵樹”到2700萬棵,從11萬畝茫?;纳车搅植莞采w率達80%,陜北治沙英雄牛玉琴創造出驚人的奇跡,國家林業局撥??钤谒脑鹤永镄藿ㄆ稹芭S袂僦紊巢┪镳^”。
“全國十大綠化標兵”、“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治沙英雄”、“全國勞動模范”、“聯合國優秀林農獎”……從她所在的陜西省榆林市、靖邊縣到聯合國,她共獲獎46項,成為獲獎最多的中國農民。她還是全國十屆人大代表、黨的“十七大”代表。
面對這些榮譽,牛玉琴卻說:“我治沙種樹,不是奔著這些榮譽去干的。最初就是為了吃飽肚子,擺脫貧困。把荒沙治綠了,黨和人民肯定我,給了我這么多榮譽。其實,這是我的責任,我要當好致富的帶頭人,沙漠綠化的帶頭人。”
說起牛玉琴治沙的成就,那還要從1982年說起。那時靖邊實行包產到戶的生產責任制,她家只分了些沙邊邊地。牛玉琴和丈夫張加旺先用架子車拉來好土蓋在沙漠上,然后施肥種糧,但肆虐的西北風有時一夜就能把改良好的地覆蓋成沙漠。
為了擋沙,兩口子試著在地畔種了幾棵樹苗,沒有想到全部成活。對此,牛玉琴喜出望外,將她的地邊全部種上了樹,樹長起來了,沙擋住了,莊稼豐收了,做飯用的燒柴也有了。
1983年,她又在地上打主意,沙漠上可以栽活樹,而種樹有多種收益,但是,她不敢栽,怕政策變。
1984年冬天,靖邊縣決定將全縣的荒山荒沙劃撥到戶,承包治理。牛玉琴和丈夫商量,咬咬牙承包了1萬畝荒沙,開始一棵棵地種樹。
1988年丈夫因病去世。但牛玉琴并沒有倒下,她帶領3個兒子和兒媳及孫子繼續植樹治沙,后來又承包了10萬畝荒沙,并將它們全部披上了綠裝。
牛玉琴是中國婦女的驕傲,但她是“富林子、窮勞?!?。她的11萬畝林子價值已愈幾千萬,生態效益更是不可估量。
其實,在最初的時候,淳樸的牛玉琴僅僅是想“把沙堵住,讓沙子不再來壓莊稼苗苗,這樣就能吃飽肚子”的樸素念頭,開始了家庭承包植樹種草。而這卻使她走出了“人進沙退”的第一步,從此便一發不可收。
20多年來,牛玉琴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累計投資860多萬元,植樹2700多萬株,種灌木4000畝,搭障蔽900多萬米,使11萬畝荒沙得到治理,林草覆蓋率達60%至80%。
在牛玉琴成了全國治沙勞模后,為支持全村人治沙,她將自己培育的萬株樹苗無償支援給鄉親們,她又在省里爭取了19萬元資金,為金雞沙村架通了高壓電。
她組織本村農民打機井30眼,改造了3000畝水灌田,使本村農民人均收入大大增加。她又向水利部門爭取資金5萬元,為金雞沙村32個村小組安裝了自來水。
牛玉琴還個人投資30多萬元,搞起了移民工程,將山區的24戶特困戶移到本村,她為移民平整了水地,實現了水、電、路三通,將24戶移民加入了她的治沙行列;同時她為本村380多戶村民安裝了電話。
治沙使牛玉琴債臺高筑,但她育樹不忘育人。她說:“沙區人苦,苦在有沙;沙區人窮,窮在沒文化?!?/p>
于是,在生活剛剛有點好轉時,她便拿出了家中僅有的1萬多元,又向銀行貸款1萬多元,建起了“旺琴小學”8間校舍,使周圍的孩子都能夠就近上學。
接著,她又多次上省城爭取到190萬元資金,修建起了2600多平方米的鄉級一流中學。牛玉琴將林地作為德育教育基地,每年植樹季節,都要帶領全校師生去沙漠植樹造林。
金雞沙村到東坑鄉的那條12公里的爛路,成了牛玉琴的心病。每年鄉親們都眼睜睜地看著收獲的玉米、土豆而發愁,運輸的拖拉機常常陷入沙土中動彈不了。
牛玉琴決定利用她的影響力,要錢修路。她上到北京國家林業總局,下到陜西省委、省政府、省林業廳、榆林市委市政府以及縣委,四處“募捐”到500萬元錢。終于修出了一條12公里長的柏油路,為當地五村一場的兩萬多農民打開了致富通道。
2002年,江澤民和朱镕基分別到陜北考察工作時聽說她的事跡后,派專人前去接她,親切接見了她。當時的國家副主席胡錦濤,也在中南海親切會見了全國“十大優秀共產黨員”牛玉琴。
她的故事,被拍成電影《一棵樹》和電視連續劇。
牛玉琴不僅僅為11萬畝荒沙披了綠,更重要的是,她那“狂風吹不倒,苦難壓不倒”的精神,感動了中國。
她無言的舉動,帶動了身邊一大批農民。于是,在牛玉琴的帶動下,家家開始治沙,而且越來越多的農民,走進了治沙隊伍。
上一篇:瀕危植物天女木蘭
下一篇:王樹清建設護城林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