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耕耘,靜待花開
作者簡介
劉乃宇:教育科學學院2014級學前教育(免師)專業(yè)的學生,中共黨員,擔任2014級學前教育免師班班長。曾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吉林省獎學金、兩次專業(yè)一等獎學金、三次專業(yè)二等獎學金,曾獲得兩次“三好學生”“優(yōu)秀學生干部”“第二課堂積極分子”稱號。
記得網(wǎng)上有段時間被一段教育心靈雞湯給刷爆了,雞湯的內容是: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只是花期不同而已。有的花開在春天,有的開在別的季節(jié)。當人家的花在春天開放時,你不要著急,也許您家的花在夏天開;如果到了秋天還沒有開,您也不要著急,說不定您家的這棵是蠟梅,開得會更動人!如果你的花到冬天還沒開放,你也不要生氣,沒準你的花就是一棵鐵樹,鐵樹不開花,開花驚艷四方,且絢麗無比。真正的園丁不會在意開花的時間,只會默默耕耘,靜待花開。許多家長看完這段話后,大有感觸,覺得自己找到了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而且覺得這種方法很簡單,我們做家長的應該民主一些,不就是“靜待花開”嘛??墒侨鍪植还?,就這樣“靜待花開”真的對嗎?
有一位小學班主任曾經遇到過這樣一位家長。這個家長是一個五年級小學生的媽媽。在談話的過程中老師看出了這位媽媽很有教育意識,她說她尊崇放養(yǎng)的、寬松的、尊重孩子權利的教育方式,從來不為他補習,也不怎么看重他的學習成績??墒俏迥昙壛?,這位媽媽遇到了一些問題。她說她的孩子在數(shù)學課堂上完全聽不懂老師說什么,回家的作業(yè)也基本不會,現(xiàn)在不光孩子自己談到數(shù)學會產生情緒波動,孩子和母親的親子關系也因此產生了很多問題。馬上小升初了,他們所在的區(qū)域沒有很好的學校,面臨擇校的問題,數(shù)學真的變成了他們的一大困難。這位老師問了這位家長幾個問題,老師說,您尊崇寬松的、自由的教養(yǎng)環(huán)境,尊重孩子的權利,尊重他的愛好,平等的對話,鼓勵他活出自我,您認同嗎?您說您不在意成績,因為過程比結果更重要,您認同嗎?您說不要過度干預孩子,不插手孩子的人生,要給孩子獨立,您認同嗎?這位家長說:“我都認同。”那現(xiàn)在孩子就是在您所認同下的教育方式下成長起來的,他現(xiàn)在長成的就是他本來應該長成的樣子,您還在焦慮什么呢?這時候尷尬的地方出現(xiàn)了,孩子是按照她的意愿成長發(fā)展的,可是面對現(xiàn)在的應試教育,這些所謂的開明的家長就開始著急了。他們開始后悔當時自己沒有對孩子進行整體的規(guī)劃,放任孩子自己發(fā)展。可是當他們真正意識到這些的時候,已經錯過了孩子的最佳發(fā)展時期。
說到這里,有些家長會說,就不能給這些孩子太多的權利、太多的自由,小孩子懂什么嘛,他們只要按照我們給他們規(guī)劃的好好學習就行了嘛!可是,教育真的就是你把路鋪好,讓孩子順著走嗎?2013年6月份,廈門市曾經發(fā)生過一起初二女生捅傷母親的事件。通過警察的了解,這個初二的女生小芳(化名)從小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學習和生活,無論從課內作業(yè)到課外興趣班,小芳的生活是母親一手“策劃”的。從小芳記事起,小芳的每一次外出母親都要跟隨,進入青春期后,母親更是加強了對小芳的監(jiān)控。小芳打電話要監(jiān)聽,QQ的聊天記錄要翻看,就連日記,母親也要親自過目一番。一天小芳要與同學一起外出逛街,正巧撞見了母親,母親說什么都不讓小芳出門,怒火積壓已久的小芳也放出“狠話”,稱其無論如何都要出門,無論付出怎樣的代價。小芳試圖拉開門,卻被母親阻止,小芳立刻沖進廚房拿了一把水果刀向母親刺去,幸虧這一刀沒有插中要害,但母親也因此住院多時。聽到這里,您是否有些毛骨悚然。但驚悚過后,我們應該反思,是什么讓這個僅僅上初二的女孩對自己的親生母親心生殺念?
處在青春期的孩子希望有自己獨立的空間,有自己的隱私,同時他們有了自己獨立的意識,如果之前母親沒有對小芳的學習生活進行那么嚴厲的監(jiān)控,尊重小芳私人的生活空間,可能這件事情就不會發(fā)生了。
我們許多家長都喜歡“別人家的孩子”,總在自己家孩子面前說別人家孩子怎么怎么好,殊不知,這種行為給你自己的孩子造成了多大的心理創(chuàng)傷。有些家長總說你看人家孩子表達能力強;你看人家孩子身體素質好;你看人家孩子數(shù)學成績好;你看人家孩子有思想有創(chuàng)意??伤恢赖氖?,人家孩子表達能力強是因為孩子和家長從小開始堅持親子共讀,在家營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有空就帶孩子走到生活中,走到大自然里。人家孩子身體素質好是因為人家一有時間就帶孩子去游泳,一家三口去爬山,去露營,騎自行車去郊外漫步。人家孩子數(shù)學成績好是因為從小人家就帶著孩子玩數(shù)學游戲,搭積木,講數(shù)學繪本。人家的孩子有思想有創(chuàng)意是因為人家會為孩子打開一扇窗,給孩子心里種下一顆種子,讓孩子對未來產生憧憬和期待。所以說每一個“別人家的孩子”生下來都不是那么優(yōu)秀的,這些孩子優(yōu)秀的背后是家長無數(shù)的思考和細節(jié)的改變。普通的家長試著成為好父母,而聰明的家長則是試著變得解放天性;普通的家長覺得自己是無所不知的老師,聰明的家長知道自己需要學習更多;當孩子有疑惑時,普通的家長給孩子直接提供答案,而聰明的家長則會給孩子提供獲得答案的方法;當孩子學習有問題時,普通家長常說“你怎么連這個都不懂”,而聰明的家長則常說:“再試試看看,我相信你能找到答案。”當面對孩子提問時,普通家長會告訴孩子他們應該做什么,聰明的家長會告訴孩子為什么這樣做更合適。當看待孩子成長時,普通家長只會關注結果,聰明的家長會關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細節(jié)。
家庭教育最怕出現(xiàn)兩種極端:一種是完全放養(yǎng),靜待花開;另一種就是完全圈養(yǎng),包辦人生。真正的家庭教育不是家長會多少管理孩子的方法和手段,而是家長是否能以身作則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是否了解孩子正常身體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是否了解教育本質和是否對孩子真實的付出。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說是一個單親工人家庭的孩子,父親文化程度不高,家里非常貧窮,孩子成績非常差。家長會上,老師找父親談完話之后,父親苦悶思索,抽了一晚上的煙,終于想到一個辦法:孩子每天放學后,把老師教的內容,要求孩子重新教給自己一遍,自己和孩子一起參與學習!結果這個辦法效果顯著,孩子覺得自己每天的學習意義非凡,一直到孩子考上重點大學,父親才終止了這個方法。堅持的這些年,父親也從文盲變得懂了很多東西。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教育就是父母用自己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去喚醒一顆幼小的種子,用自己的真實行動來慢慢影響它,讓它生根發(fā)芽、枝繁葉茂。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朵花,需要家長的悉心培養(yǎng)。在培養(yǎng)的過程中,家長不僅要提供肥沃的土地、適宜的環(huán)境,更要在每一個階段適度引導,施肥,去除雜草,只有這樣默默地耕耘,才能換來孩子驚艷的花開。
☆教師點評:李虹
中國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注重童蒙養(yǎng)正,強調孩子德行的培養(yǎng),孝悌之道,忠信之道,看重培養(yǎng)孩子生活自立能力。這篇文章針對我國當下家庭教育的觀念進行了分析,對家庭教育方式的弊端進行了深入剖析。同時將孩子比作一朵花,建議家長默默耕耘,靜待花開,用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自己的子女。我們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如何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如何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悉心呵護,如何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是家長需要認真學習的。家長和孩子一同學習,共同成長,才能換回孩子的健康和家庭的和睦。
教師簡介:李虹,博士,講師。
上一篇:青山隱隱,綠水悠悠——淺談紅樓,話兒女情長
下一篇:一支鉛筆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