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而有信
人無信不立,答應了別人什么事,千難萬難一定要做到,切忌開“空頭支票”,否則,不但給他人增添煩惱,也會使自己名譽受損。像“言過其實”、“言而無信”、“背信棄義”等成語,都是指人不守信用,其行為也是人所不齒的行為,講誠信、守諾言則是人高尚的品德和情操。
東漢的張劭和范式是兩個要好的朋友,張劭是汝南郡人,范式是山陽郡人,因為他倆同在京城的某家書院讀書而相互結識,后引為知己。
畢業了,兩人要分別了,在十里長亭,張劭送別范式,難舍之情縈繞于心,張劭望著前方的天空,凄然嘆道:“唉,今日一別,不知與兄何時再相見。”說罷,淚水不覺盈濕了眼眶。范式勸解到:“兄長莫要傷悲,兩年后的今天,弟一定前去賢兄家里探望,到時再與兄長把酒言歡。”兩人端起酒杯,飲完“離別酒”。
轉眼兩年過去了,深秋到了。一天,張劭站在院中,不由得自言自語說道:“他應該快來了。”說完,趕緊回到屋里,對母親說:“娘,剛才我聽見天空雁叫,范式快來了,我們準備一下吧!”
母親不相信地說:“傻孩子,山陽郡離我們這有一千多里路,范家兒郎怎么會來。”張劭解釋道:“娘,范賢弟為人誠實、講信用,有君子之風,他既答應我要來此,就一定會來的,我們還是趕緊準備準備吧!”母親無奈,只好順著兒子,去廚房準備去了,范式則到鎮上買酒去了。
午時剛過,范式真的來了,張劭歡快之情喜上眉梢。舊友重逢,兩人感慨,老母親也激動地在一旁擦拭眼淚,感嘆地說:“天下真有這么講信用的朋友。”兩人把酒言歡,促膝而談,直到深夜,方才睡去。
《弟子規》中有“凡出言,信為先”之說,意思是人與人之間,只要是說出的話,就要算數,不能食言。人要有誠信品格,而誠信品格就像銀行存有一筆豐厚的儲蓄,會源源不斷帶來增長的“利息”。
“為事不以誠,事必敗,待人不以誠,則表其德而增人怨。”不誠不達,不信不立,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人損失了財產并不可怕,但一個人失去了做人的誠信,就把一切都失去了。
誠信在某種意義上,已經超越了道德的范疇,成為人立足社會的根本。
做人應當以誠信為本,誠信有兩層意思,一層為誠實,一層為守信。誠實就是忠誠、正直、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諾言、不虛偽、不欺詐。
誠實是守信的基礎,守信以誠實為依托,誠實守信是人類的美德,是人類高尚品質的核心,是人類成就事業的基石。
上一篇:《解決問題往往從簡單開始》知取舍的人生智慧
下一篇:《讓三分心平氣和》知取舍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