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沖動、暴躁,平定憤怒
和傷心、失望、憂愁等很多情緒一樣,暴躁、沖動也是事出有因的。人們遇見不開心、不順心的事,會覺得憤怒,這是正常的心理反應。而下一步該怎么做呢?是理智地控制,還是沖動地爆發(fā)呢?
權衡利弊,當然是前者對我們更有利。但是,有的人雖然能夠認識到這一點,也能夠指導別人,但是當自己經歷的時候,做法就完全相反了。他們會沖動地把怒氣釋放出來,不看場合、不看對象、也不計后果,這就是浮躁的表現(xiàn)。
沖動、暴躁只會在人生的道路上平添阻礙。所以,我們要改正這一缺點,不讓沖動壞了大事。歷史上因為一時沖動鑄下大錯的人有很多。
諸葛亮派關羽鎮(zhèn)守荊州,關羽卻貿然發(fā)兵攻打曹操,結果讓孫權乘虛而入奪了城池。兵敗沙場的關云長,退守麥城時又被賊人暗殺。噩耗傳來,劉備暴怒,立刻派兵攻打東吳。情緒失控的劉備,誰的話都聽不進去,結果因小失大雪上加霜,一個人的錯誤,讓整個蜀國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無數(shù)事實告訴我們,只有遇事冷靜的人,才能活得更輕松,也才能在輕松生活中成就自己的事業(yè)。脾氣暴躁、沖動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讓問題變得更糟。所以,改掉這一毛病刻不容緩。否則,事業(yè)上不能成功不說,生活也不會悠然。
但是,人們常常沖動而不自知,只有當受到懲罰之后,才知道自己過于沖動了。下面故事中的主人公不正是如此嗎?
新的一屆競選又開始了,一位準備參加參議員競選的候選人向自己的參謀們討教如何獲得多數(shù)人的選票。
其中一個參謀說:“我可以教你些方法。但是我們要先定一個規(guī)則,如果你違反我教給你的方法,要罰款10元。”
候選人說:“行,沒問題。”
“那我們從現(xiàn)在就開始。”
“行。”
“我教你的第一條方法是:無論他人說你什么壞話,你都得忍受。無論他人怎么貶損你、罵你、指責你、批評你,你都不許發(fā)怒。不要沖動,更不要暴躁。”
“這個容易,人家批評我,說我壞話,正好給我敲個警鐘,我不會記在心上。”候選人輕松地答應道。
“你能這么認為最好。我希望你能記住這個戒條,要知道,這是我教給你規(guī)則當中最重要的一條。不過,像你這種愚蠢的人,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記住。”
“什么!你居然說我……”候選人氣急敗壞地說。
“拿來,10塊錢!”
雖然臉上的憤怒還沒褪去,但是候選人明白,自己確實是違反規(guī)則了。他無奈地把錢遞給參謀,說:“好吧,這次是我錯了,你繼續(xù)說其他的方法。”
“這條規(guī)則最重要,其余的規(guī)則也差不多。”
“你這個騙子……”
“對不起,又是10塊錢。”參謀攤手道。
“你賺這20塊錢也太方便了。”
“就是啊,你趕快拿出來,你自己答應的,你如果不給我,我就讓你臭名遠揚。”
“你真是只狡猾的狐貍。”
“又10塊錢,對不起,拿來。”
“呀,又是一次,好了,我以后不再發(fā)脾氣了!”
“算了吧,我并不是真要你的錢,你出身那么貧寒,父親也因不還人家錢而聲譽不佳!”
“你這個討厭的惡棍,怎么可以侮辱我家人!”候選人暴躁地說。
“看到了吧,又是10塊錢,這回可不讓你抵賴了。”
看到候選人垂頭喪氣的樣子,參謀說:“現(xiàn)在你總該知道了吧,克制自己的憤怒,控制情緒并不容易,你要隨時留心,時時在意。10塊錢倒是小事,要是你每發(fā)一次脾氣就丟掉一張選票,那損失可就大了。”
作為有感知有思想的人類,我們很容易被自己暴躁、沖動的情緒所控制,心浮氣躁,出現(xiàn)失控的情況,我們同時還被各種各樣的意念所左右,落入思想的圈套。暴躁、沖動、憤怒等產生時,不僅不利于問題的解決,反而會讓問題變得更糟糕。此時更應該給自己一份淡定,讓自己靜下來思考解決問題的方式。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乏暴躁之人,通常情況下,人們對他們敬而遠之。但是還是有很多人能夠做到遇事冷靜,不被情緒控制,所以他們的言行溫和不沖動。他們總能保持淡定、從容的生活態(tài)度,理智地面對問題,找出問題的癥結,解決問題。因此,他們的生活總是與悠然相伴。
上一篇:過度的壓力讓人變得浮躁
下一篇:適度壓力——人生的“鎮(zhèn)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