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屈能伸,寵辱不驚
能視寵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不驚”;能視名利去留如云卷云舒般變幻,才能“無意”。
有一則有趣的笑話:下雨了,大家都匆匆忙忙往前跑,唯有一人不急不慢,在雨中踱步。旁邊跑過的人十分不解:“你怎么不快跑?”此人緩緩答道:“急什么,前面不也在下雨嗎?”
從某種特殊的角度看,當人們在風雨中匆忙奔跑之時,那個淡然安定、欣賞雨景的人,其實深諳從容的生活智慧。在現代都市競爭的人性叢林,從容淡定是一種不容易達到的大境界,別人都在杞人憂天、慌不擇路,只有他鎮定從容。
其實,沮喪的面容、苦悶的表情、恐懼的思想和焦慮的心態,都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現,是無法控制環境的表現。它們是人類的敵人,我們要把它們拋到九霄云外。無論得意和失意,都能從容應對,這樣才算達到了一種較高境界。
宋代蘇軾在江北瓜州地方任職,和江南金山寺只一江之隔,他和金山寺的住持佛印禪師經常談禪論道。一日,蘇軾自覺修持有得,撰詩一首,派遣書童過江,送給佛印禪師印證。詩云:“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八風”是指人生所遇到的“嗔、譏、毀、譽、利、衰、苦、樂”八種境界,因其能侵擾人心情緒,故稱之為“風”。
佛印禪師從書童手中接過,看了之后,拿筆批了兩個字,就叫書童帶回去。蘇軾以為禪師一定會贊賞自己修行參禪的境界,急忙打開禪師之批示,一看,只見上面寫著“放屁”兩個字,不禁無名火起,于是乘船過江找禪師理論。船快到金山寺時,佛印禪師早站在江邊等待蘇軾,蘇軾一見禪師就氣呼呼地說:“禪師!我們是至交道友,我的詩、我的修行,你不贊賞也就罷了,怎可罵人呢?”禪師若無其事地說:“罵你什么呀?”蘇軾把詩上批的字拿給禪師看。禪師呵呵大笑說:“言說八風吹不動,為何一屁打過江?”
蘇軾聞言,慚愧不已,自認修為不夠。
《菜根譚》里說:“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為人能視寵辱如花開花落般平常,才能“不驚”;視名利去留如云卷云舒般變幻,才能“無意”。“閑看庭前”大有“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之意;“漫隨天外”則顯示了目光高遠,不似小人一般淺見的博大情懷;一句“云卷云舒”又隱含了“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對事對物,對功名利祿,失之不憂,得之不喜。
不管過去的一切多么痛苦要把它們拋到九霄云外。不要讓擔憂、恐懼、焦慮和遺憾消耗你的精力。一首耳熟能詳的老歌唱道:“曾經在幽幽暗暗反反復復中追問,才知道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才是真。”確實,只有做到了平平淡淡、從從容容,方能心態平和,恬然自得,樂觀進取,笑看成敗。
做人要學會寵辱不驚,得意之時不忘形,失敗則繼續努力,無論怎樣的上升和降落,都應泰然處之,從容淡定地面對人生。
上一篇:給自己留點閑暇時間
下一篇:脫離外在的參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