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氣少了,心就寬了
怒氣會傳染,克制不容易。無論發生什么,都要時刻謹記:不要遷怒于人。
有人問過孔子:你的弟子中哪一個最好學呢?孔子撫須微笑:顏回最好學,心平氣和,做人認真,可惜最是命苦,英年早逝。他死后,幾乎沒看到好學的人。
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便是顏回,他曾不止一次地稱贊過顏回的品性修養與人格魅力。在孔子看來,顏回一直踏實探求著做人做事的人生道理,不遷怒于人,不犯同樣的錯誤。這樣的人太少見了。生活中,能夠做到像顏回一樣“制怒”的,恐怕很困難。
面對別人的挑釁和辱罵,只要我們能夠平靜對待,不把它們放在心上,那么所有的責難就會煙消云散。更有趣的是,當你視別人如無物的時候,往往會令對方毫無辦法,感到自討沒趣,很快便會悻悻然離開。有人說,世界上最無敵的有兩種人,一種是不怕死的,另一種是不動心的。如果能以自己的不動應付對方的動,就好比以柔克剛,無堅不摧。在平常的生活中,“不動”的境界通常被人們稱之為涵養。
我們常常因為一些對自己不利的事情而生悶氣。為什么老板總不給自己漲工資,為什么丈夫總是不理解自己,朋友為什么會在關鍵的時刻明哲保身,等等,這些事情會讓我們怒火中燒。但生氣無用,不僅不利于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反而會讓頭腦發熱,做出一些讓自己后悔終身的事情。所以,當我們生氣的時候要盡量克制一下自己,重要的是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當別人的錯誤被加諸自己身上時,也要制怒,不要用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或其他人;自己有了錯誤,更需要制怒,不要因為自己的錯誤去遷怒不相干的人。怒氣會傳染,克制不容易。活著不必惦記一報還一報,逍遙一點,快樂一點,怒氣少了,別人舒服,自己也會舒服。
上一篇:快樂是第一位的
下一篇:懲人之錯,不如引人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