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 被分享與分享,都是幸福的事
人們為什么害怕孤單?是害怕困難的時候沒有人幫助?事實上幫助只是輔助,多數時候我們都要靠一個人的力量生存發展;是害怕難過的時候無人安慰嗎?自己的痛自己最清楚,就算沒有安慰我們依然有堅強的品格……我們真正害怕的并不是一個人做什么,而是做到了什么沒有人分享,快樂的心情無法與人分享,就是最大的懲罰。
人生需要分享,沒有人分享的人生,哪怕面對快樂,那也是一種懲罰。不會與別人分享,最終的結果是自己也享受不到。快樂分給大家就會成倍地增加;悲傷有人承擔,傷心也會成倍地減少;相反,如果獨自一個人沉浸在傷感的情緒中,只會落得郁郁寡歡,不論是成功還是失敗,有人分享,快樂就會加倍,失落就會減少,他人的陪伴能夠讓你寬心、讓你堅強。
什么樣的人總是拒絕分享?除了自閉癥患者,一種是自私的人,一種是虧心的人。自私的人害怕別人分到他的好處,總是藏著掖著,生怕別人覬覦,事實上他們的成就別人并不放在眼里;做了虧心事的人更無法與他人分享,他正被自己的良心指責,更害怕他人知道自己的秘密,從此失去個人形象。這兩種人只能在自己的世界里,前者小心翼翼,后者鬼鬼祟祟。
一家公司的大老板即將迎來自己的第五十個生日,他是個事業有成的男人,但妻子早已跟他離婚,孩子在國外上學,公司的員工們象征性地送他禮物,他身邊沒有多少朋友,生日當天,他一個人坐在客廳里喝酒。
這一天本來是值得驕傲的一天,他牽線研發的新產品打入了國際市場,反響非常好。在公司,他躊躇滿志,給所有參與研究和銷售的員工發了獎金,但回到家,他卻不知該向誰述說自己的喜悅。他坐在客廳反思自己,他是個暴躁的人,經常亂發脾氣,身邊的秘書換了不知道多少任。他知道不是別人有問題,是他自己個性太孤僻。究竟什么時候,才能結束這種孤獨的狀況呢?他喝了一杯又一杯,卻沒有人告訴他答案。
值得驕傲的人生不一定是幸福的人生,也有可能充滿失意和痛苦。當喜悅的時候端起酒杯,對面卻無人愿意和自己干杯,這樣的感覺不只是孤獨,更是悲涼。故事中的老板到了50歲,身邊卻沒有一個愿意與他分享人生的人,就算借酒澆愁,又能澆開多少苦悶?
修禪的人一向倡導做人不能太“獨善其身”,要注意與他人的交流與分享。一個善行如果沒有人接受,就不能成為善行。在生活中,我們要有一種與他人分享的心態,特別是那些積極有益的事,更要經常惦記他人。這其實也是一種“義”。所謂“義”,簡單地說來其實就是把困難留給自己,方便讓給他人。
時時刻刻保持一種分享的心態,就像你一個人在夜路上行走,抬起頭看到滿天燦爛星斗,你覺得很美,這時候如果你能告訴身邊的人,才能真正覺得快樂。相反如果身邊沒有人,你只能自言自語,再多的星星也并不能讓你快樂。學會分享,當你一路跋涉,忍受孤苦艱辛,知道前方有人等待著你凱旋時,你才會得到力量,明白旅途的意義。
上一篇:行事之前,思考可能出現的結果
下一篇:計較不如比較,讓自己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