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 勝利屬于有實力的人,而不是有情緒的人
在一次音樂歌手頒獎晚會上,得到大獎的歌手意氣風發(fā)。當記者們請他評價對手們的作品,歌手很謹慎,說了一些客套話。記者們又請他談談剛剛嶄露頭角的新歌手,這一次,歌手顯露了狂傲的本性。他說:“那個歌手嗎?他的觀念老土,音樂里充滿了炫技與獵奇,全都是為了吸引人眼球搞的小動作。這種歌手走不遠,不會有什么成績。”
誰知被談到的新歌手就站在附近,在場的人面露尷尬,而那位新歌手卻像沒事人一樣說:“前輩提點后輩是正常事。”大家都很佩服新歌手的氣度,很多人認為他一定能成大器。
后來,這位新歌手果然走出了一條自己的音樂道路,幾年之后,他拿了很多音樂大獎,而當年那個評價他的歌手早已被人們遺忘。
被他人當面挖苦指責是一件尷尬的事,如果雙方都是氣盛之人,很有可能產生嚴重沖突。在這個故事中,當眾讓人難堪的歌手顯然有錯,難得的是那個被他批評的人,他的回答避重就輕,既避開了和那位前輩歌手的沖突,又沒有讓自己失去顏面。他知道來日方長,要維護自己的自尊,最好的辦法不是和對方爭執(zhí),而是拿出成績。
斗志不斗氣,是一種涵養(yǎng)。斗氣解決不了任何實際問題,只會讓事態(tài)更加嚴重。我們難免遇到讓我們肝火上升的情況,有時是面子掛不住,有時是被別有用心的人嘲諷,有時是聽到一些閑言碎語。如果較真和別人一一爭吵,那會浪費多少時間和精力?又會毀掉我們的好心情與好形象。計較一時,不如講究韜略,像故事中的后輩歌手那樣,用實際成就告訴對手:風水輪流轉,誰也不要得意太久。
用成績化解尷尬,是一種智慧。有大將之風的人才能以如此方法將尷尬“拆開”,轉化為動力。靠氣性做事,不如靠志氣做事,后者比前者更有耐力,更有涵養(yǎng),也更容易取得較大的成就。一時意氣只能使自己得到一時的暢快,但一時而起的志氣卻能讓自己一世受益,兩相比較,志氣比意氣更有前途。
古時候,騾子和驢子都是運貨的常用牲畜。騾子的體力比驢子好,很受商人們歡迎。可是騾子也有一個毛病,它們的脾氣不好。若是趕上它們不高興,任憑主人怎么哄,它們的四個蹄子就像釘子釘在地上一樣,一步也不肯動。
一個小長工就遇到過這樣的麻煩。他幫主人送炒熟的麥子,沒想到騾子半路尥蹶子,動也不動。小長工急得拿起鞭子,路過的老人制止說:“別打它!騾子脾氣擰,打也沒用,你在它嘴里塞一把泥!”
“塞了泥它難道就走路了?”小長工問。老人說:“嘴里有泥,騾子的注意力轉移,就會忘記剛才生氣的原因,想要趕緊把泥吐出來。這個時候,你就可以慢慢地趕它上路。”
騾子脾氣擰,它生氣的時候誰拉也不肯走。這個時候,只要轉移一下它的注意力,就能讓它乖乖順著你的意思。人的脾氣比動物復雜得多,但犯起擰來,卻是不相上下。俗語說一個人上了脾氣,“九頭牛也拉不回來”。這脾氣,在多數情況下都是無理性的,他們讓自己沉浸在不快的情緒中,對自己無益,也解決不了什么事。
所以,一個人需要懂得如何克制自己的脾氣,這就需要他在肝火上升的時候,迅速找到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其他事情上,就不會與怒氣糾纏不清,也不會因為一時意氣用事鑄下大錯。其實尷尬的局面是對一個人修為的考驗。這個時候,你要“拆得開”,要明白忍住一時之氣,顯得自己有涵養(yǎng),也顯得對方沒風度。之后能夠用成績證明自己,更是讓對方一口氣憋在心里,這就是真正的勝利。
古代圣人教導我們:“三思而后行。”在與人發(fā)生矛盾時,要牢記這句祖訓。作為一個修禪者更要有定性。人們都說:“火氣一上來,哪里忍得住。”那就不妨在要生氣的時候讓自己忍耐三十秒,忍過最初三十秒,接下來就能告訴自己:“最氣的時候都忍了,還有什么忍不住?”忍住一時之氣,但不可失掉志氣,要用實際行動向人證明自己的能力,才是真正的成功、真正的作為。
上一篇:耐得住寂寞,等得來光明
下一篇:勝利的時限往往都是短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