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5 換位思考,就是一種慈悲
一位隱者在山間居住,有個樵夫不喜歡他,經(jīng)常找他的麻煩,每次見面都用言語侮辱他。隱者從來不與樵夫發(fā)生爭吵。鄰人為隱者抱不平,說:“你總是忍著,他才越來越放肆!”
隱者說:“如果有人送了你一件禮物,恰好那件禮物你不喜歡,說什么也不肯接受。你說,這件禮物最后屬于誰?”鄰人說:“當然屬于那個送禮物的人了?!?/p>
隱者說:“所以,若我不接受他的謾罵,你說他在罵誰?這是他自己的損失,我倒覺得同情,這種脾氣,讓他在生活中添了多少煩惱?”
鄰人會意。過了一段時間,山里的人果然都對無端謾罵他人的樵夫不滿,而贊揚隱者不與人計較的豁達胸襟。而樵夫因此也漸漸開始檢討自己,不再謾罵了。
古時候,有些高人隱居山林,不問世事,只求在山中修得心中清凈。這樣的隱士歷來被視作得道高人,為人敬仰。得道之人因為對萬事萬物一視同仁,所以慈悲。就如故事中的這位隱士,明知樵夫辱罵自己,既不辯駁,也不抱怨,反而同情樵夫的境遇,這才是真正開闊的心胸。
慈悲是什么?慈悲就是能為他人著想,就算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依然能夠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不以自己的遭遇遷怒他人。慈悲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它需要很大的耐性,更需要廣闊的包容性,有時候還要犧牲自己的利益,收斂自己的感情。但是,慈悲有積極的意義,因為你的慈悲,總會有他人受益,受益者會被你的善心感化,幫助更多的人。不知不覺,以你為中心,人們開始重視為他人考慮,你一個人,就能帶來一個群體的和諧。
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不懂慈悲,他們只會計較自己受到了什么樣的待遇,得到了什么樣的好處,一旦有人對他們有所冒犯,必然勃然大怒,甚至睚眥必報。他們從不肯為他人做出犧牲,凡事都不顧念他人的心情,我行我素,不斷傷害周圍的人。這樣的人很難讓人從心底產(chǎn)生親近之感,因為他們沒有慈悲之心,他人自然也不會對他們產(chǎn)生深厚的感情。
一個化學實驗室的助理在下班后找到導師,抱怨剛剛進入實驗組的學生笨手笨腳,什么都做不好。不管他怎么教,他們還是經(jīng)常搞錯最簡單的公式。為此他建議:“為了實驗著想,我建議把他們踢出實驗組,他們實在太笨了!”
導師耐心聽他說完,對他說:“兩年前,你是研一的學生,進入這個實驗室,你還記得當時的事嗎?當時你也經(jīng)常搞錯實驗步驟,給別人添麻煩。有人也建議我不要用研一的新生,太嫩,耽誤事。要是當時我把你弄出去,現(xiàn)在誰當我的助手?”
聽了導師的一番話,助理不禁臉紅,他想到這幾個學生都是以優(yōu)秀的成績考進這個學校,又被導師挑中才進實驗組。誰沒有不成熟的時候?誰不害怕做不好事情?看來,自己應該寬容一點,經(jīng)常鼓勵他們,他們才會越做越好。
沒有人是天生的強者,即使是天才,也有蹣跚學步、笨手笨腳的階段。人都是在不斷地學習中才能進步,當人們學習的時候,很希望有一個能夠鼓勵自己的教導者。故事中的助理曾經(jīng)遇到過這樣的教導者,但他看到初學者時,卻忘記了自己曾經(jīng)得到的幫助。細心和耐心應該被傳遞,而不應該斷絕,當你受到過別人的好處時,就該想到有一天,你要把這幫助轉(zhuǎn)遞給需要的人,這才是人與人相處中最重要的東西——善意。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也許你在各方面都比他人強很多,也許你在某一方面尤為出眾,這個時候你要明白并非人人都是你,都能和你做得一樣好?;蛘呦胂朐谀承┓矫?,你還遠遠不如他人,你也需要他人的指導才能做好。這個時候,你還能夠指責嗎?考慮到初學者的忐忑,也許你會忍住自己的脾氣,耐心地教導他們。
站在他人角度想事情,受益的不僅僅是那個得到你幫助的人,還有你自己。因為站在他人的角度,你看問題自然就多了一種視角,比從前更加全面。如果你能站在最多人的角度考慮,就可以一窺事物全貌,巨細無遺。這個時候你也許就會懂得為什么那些得道之人有更多的智慧,就是因為他們曾站在最多人的角度看這個世界,因為他們擁有對這個世界的善意、對他人的慈心。
上一篇:拿出拼勁,困難需要你硬碰硬
下一篇:接受寂寞,才能享受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