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 別把自己看得太重要
英國首相丘吉爾是“二戰”時的英雄,他與斯大林、羅斯福并稱為“二戰三巨頭”。在生活中,丘吉爾是個低調而謙虛的人,他常對人說:“不要太把自己當一回事兒。”
丘吉爾的這種見解來自他的一段親身經歷。“二戰”時候丘吉爾發表演說,鼓舞英國人民的抗爭信心,每一天,他都要趕往電臺。一次,他的車子壞了,只能打一輛出租車,司機卻說:“對不起,我不能載您,我要回家聽丘吉爾的演說。”
丘吉爾很自豪,但電臺還是要按時去,他說:“請您務必載我去電臺,我愿意付5英鎊!”5英鎊在當時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司機興奮地說:“趕緊上車吧,先生,我會以最快的速度將你送過去!”
“可是,你不是還要聽丘吉爾的演說?”丘吉爾問。
“讓那個演說見鬼去吧,現在只有您是最重要的!”司機回答。
人性有虛榮的一面,會為自己的成績沾沾自喜,為自己的地位揚揚自得,當發現有人尊敬自己,即使表面上不表現出來,心里也會暗暗高興。這一點,平常人與偉人并沒有什么不同。在這個故事中,丘吉爾為自己的聲名得意,但不到一分鐘,就明白自己還不如5英鎊。丘吉爾無須傷懷,因為比起他人,所有人都更重視自己的生活。
人們渴望得到他人的關注,因為渴望,才發憤努力讓自己更加優秀,甚至在該休息的時候仍然勉強自己,在不情愿的時候還要強迫自己,用這種方式換來別人的稱贊。但是,別人的稱贊究竟有什么用?或者,別人的稱贊究竟是發自內心的,還是隨口敷衍的?我們并不能說清楚。說到底,虛榮的人渴望的是虛榮,得到的大多是虛假,他們最容易把自己當一回事兒,而在別人眼中,他們不過爾爾,沒有特別的意義。
何況,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比起真正的高人,你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如果為一點成績就揚揚得意,就是縮小了自己進步的空間。一個人不能沒有遠見,要明白自己的斤兩,才不會惹人笑話;如果不斷炫耀自己,就只能停留在某一個層次,看到的只有這個層次,眼界無法繼續開拓,這是一個人最大的損失。
王先生曾在一家大公司當總經理,可謂風光一時,眾人都很巴結他。后來因為工作失誤,他被撤銷了職務,去當浙江大區的副理,相當于連降三級。王先生自覺臉上無光,很怕別人問起這件事,說起自己的工作總是閃爍其詞。
一日,王先生在大街上遇到一位朋友,朋友說:“聽說你不做總經理了?你調到哪里去了?”王先生說:“調到浙江去了,有空你過來玩。”兩個人分開后,王先生總怕朋友在背后笑話他,惴惴不安了好幾天。
沒多久,王先生又碰到了那位朋友,朋友又說:“聽說你不做總經理了?現在是什么職位?”王先生有點惱怒,認為朋友是在故意給自己難堪,只好說:“我調到浙江,現在是副理。”朋友一拍腦袋說:“哎呀,你說過,我竟然忘了,對不起。”
王先生這才明白,自己在乎的事,別人根本不當回事兒;自己的風光,別人其實并不看重。各人有各人的生活,在別人那里,自己并沒有那么重要。
被降職是一件丟臉的事,王先生深以為恥,可在別人眼中,升降最多是茶余飯后的一項談資,聽過便忘,除了別有用心的人,誰會記在心里?而那些別有用心的人大多對自己心懷敵意,為什么要被他們左右自己的情緒?看到朋友的“遺忘”,王先生終于明白自己沒那么重要,不論什么事都是自己的,只要想通,都可以釋懷。
如果我們愿意放下自我過度欣賞,就能發現你在意的事,別人并未放在心上,你的成功與失敗,和別人的生活沒有多大關系。沒有那么多人等著看你出丑,也沒有多少人在乎你是否受人矚目,你放在心上的所謂“成績”、“名氣”,可以用來鼓勵自己,讓親友欣慰,如果以為無關的人也能時時刻刻記在心上,那就是一種自戀。
自戀與自重不同,他們都看重自己,但自重的人在心底認可自己,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自戀的人卻認定別人都得承認自己,看重自己。這種自戀放在心里還好,一旦別人知道,只會哭笑不得,尖刻的人也許還會問上一句:“你以為自己是誰啊?”
睿智的人一向警惕自我膨脹,保持謙虛低調,他們不會因為成績就把自己看得多么了不起,因為他們的眼光始終在更高的地方,他們想的永遠是自己做得不夠的地方,所以,他們能夠更好地遠離虛榮的煩惱。他們知道,在心里要認同自己,但不要太把自己的名氣與成績當一回事,只有這樣才能不斷進步,讓別人真正把你當一回事兒。
上一篇:別人的眼光,是別人該在意的事
下一篇:別讓你的善意成為對他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