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是道
平常心貴在“平常”。
泰山壓頂不彎腰,生死面前不畏懼。
不讓利誘,不被邪侵,
坦蕩之心昭日月,一身正氣兩袖風(fēng),
堂堂正正地立于天地間。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體現(xiàn)的都是平常心。
佛家說,平常心是道。
所謂平常心,并不是看破紅塵、對一切都不在意或者無所謂,而是能站在一個高度上去對待得失、成敗,理性地剖析自己,化危機為生機。有人將平常心總結(jié)為四個“然”:自處超然、無事澄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十分精辟。
自處超然是指自己獨處時要懂得超脫,不去計較功名利祿、榮辱得失,不讓身為形役;
無事澄然是指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和“自處超然”殊途同歸;
得意淡然是指在順境時不要忘形,能對成功榮耀淡然處之;
失意泰然是指面臨危機或遭遇逆境時不要沮喪,舉重若輕,平靜對待。
做到了這四點,我們就基本悟透了平常心的大道。
我國著名人口學(xué)家馬寅初先生,就是一個真正具有平常心的人。
當年,馬老先生因提出“新人口論”而遭到批判,并被無端撤銷了北大校長的職務(wù)。有一天,他被勒令在家里“接受隔離審查”,忽然他兒子從外面回來,著急地喊道:“爸,你知道不?你被撤職了啊!”
他當時正在看書,聽到兒子的話后,頭也沒抬,只淡淡地答了一聲:“噢!”
十幾年后,馬寅初老先生被平反昭雪,并恢復(fù)了北大校長的職務(wù)。他兒子聽到消息后,趕快跑回家,興高采烈地告訴他:“爸,聽說了嗎?你被官復(fù)原職了!”
生命中那些美好和感動隨沙漏緩緩溜走,
任何人都無力挽留。
我不悲傷、也不沮喪,
我在時光的流水中快樂嬉戲,
激起晶瑩奪目的水花。
他當時也是在看書,聽到后依然頭也沒抬,和十幾年前一樣,只淡淡地答了一聲:“噢!”
視榮辱為等閑,置得失為平淡,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平常心的重要體現(xiàn)。平常心是一種持久的心理定力,它絕非輕易就可獲得,而需經(jīng)過深刻的心靈磨煉,包括意志、信念、品行、人格的修煉,方能真正淬煉出平常心。通過磨難,人的信念才能變得更加堅定,才會更懂得珍惜幸福,看淡那些無關(guān)緊要的事物,從而更加接近平常心的本質(zhì)。
有些人入世之心太重,認為平常心阻礙了自己追求成功的腳步。在他們看來,狹路相逢勇者勝,要平常心干什么?其實,若失去了平常心,那勝利也不會再來光顧。因為心亂了,氣躁了,自然無法發(fā)揮正常水平,拿什么和對手爭雄呢?
瓦倫達是美國著名的高空走鋼索表演者,他的多次驚險表演都大獲成功。當別人問他秘訣時,他說,他在表演時,眼睛看到的只有鋼絲,心里只有走鋼絲這件事,因為想得簡單,所以很自然地就做成了。后來,他在一次非常重要的表演中卻不幸失足身亡了。他的妻子事后說:“我知道他這次一定失敗,因為他有了很重的得失心。上場前,他不停地對我說,我要表演好,這次表演非常重要,我不能失敗。而以前,他在表演前什么事兒也沒有,什么也不想,只專注于走鋼絲這件事本身。”
平常心是調(diào)整一個人的心情和狀態(tài)的最好工具,它能使一個人在看世界和人生時“得不喜,失不憂,成不驕,敗不餒,不偏不倚,不懈不滿”,更加鎮(zhèn)定、公正、客觀,從而更能認清事物的本質(zhì),接近真理和幸福。人生中,悲歡離合、陰晴圓缺,不是每個人都能處處、事事、時時達到完美。秉持平常心,才是人活世間的至高境界。何不清清凈凈、正大光明、心平氣和、不貪不躁地走完生命的旅程呢!
上一篇:希望永遠在不遠處
下一篇:幽默成就社交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