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言、忠言講策略
從古至今,語言充滿著獨特的魅力和無窮的力量,它作為人際交流必不可少的工具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能只按著自己的性情去說話、辦事、做人,而是要懂得運用一些智慧。這就好比在自行車鏈條上滴幾滴油,滴完油后的自行車騎起來會更加輕快、順暢。為人處世是有章可循的,懂得怎樣說話、辦事和做人的人,必然能更好地處理和協調好各種關系,從而獲得自己想要的人生和成功。
在語言表達中,有的時候直來直去地說話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而是需要采取“迂回”的手段來達到說話的最終目的。迂回表達就是不直接說出來。例如,一些直白的話,用委婉的方式說;老套的話,用創新的方式說;批評的話,用贊揚的方式說。迂回之術不帶刺,繞了一個彎后,讓人聽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最重要的是,人們能愉快地接受,所以“直言不可取”,在給人提建議或意見時也必須“忠言講策略”。
齊景公有一匹愛馬,他將這匹馬托付給一位養馬人好生照料,不料這匹馬突然死了。齊景公就怪罪養馬人,命人要將養馬人肢解。晏子見狀急忙上前阻止,他問齊景公:“大王知道堯、舜二主肢解罪人的時候,是從身體的哪一個部位開始的嗎?”
堯、舜都是圣明的君主,并不曾對罪人施以肢解的刑罰。齊景公明白晏子話里的意思,于是下令將養馬人交給獄官處置。
晏子知道將養馬人交給獄官處置,養馬人同樣會有性命之憂,于是他又對齊景公說:“大王,可憐的養馬人還不知道自己的罪過就要受處罰了,讓微臣來歷數他的罪過,然后再轉交獄官處置,好讓他死得明白。”
齊景公答應了晏子的請求。晏子就開始數落養馬人說:“你犯了三宗大罪,按理說應該判你死刑的:第一,大王讓你養馬,你卻把馬養死了;第二,你養死的是大王最愛的馬;第三,因為你的過錯,讓大王為一匹馬而去殺人,天下百姓要是知道了個中緣由,肯定會怪大王生性殘暴,因此怨恨大王,這樣大王就失去了民心,國家也將不保了。有這三條罪狀,你是死罪難免了,就把你交給獄官處置吧。”
齊景公聽了晏子的話幡然醒悟,急忙說:“還是將他放了吧,免得壞了我的名聲。”
想象一下,如果當時晏子當著齊景公的面直言進諫,可能不但替馬夫求不了情,還有可能會惹怒齊景公,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晏子很聰明,他用了一種迂回的方式,把本是批評的話用贊揚的方式說出來,不但合情合理,而且揭露了事物的內在矛盾。齊景公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心生愧疚,認錯自然不是難事。
李樂是明嘉靖年間的“給事官”,他為人清正廉潔。有一次,有考生在科考時舞弊被他發現,他立即寫了奏章給皇帝,誰知皇帝對此事并不予理睬。他不甘心舞弊的事就這樣過去,于是又面奏,結果把皇帝給惹惱了,以故意揭短的罪名,傳旨把李樂的嘴巴貼上了封條,并規定任何人都不準去揭掉這張封條。
被封住了嘴巴,無法進食的李樂等于被定了死罪。這時,旁邊走出來一個官員,走到李樂面前,大聲罵道:“圣上面前多言,你是罪有應得!”一邊罵,一邊“啪啪”地給了李樂兩記耳光。他這兩個耳光不要緊,竟當即把封條打破了。由于他是在幫皇帝責罵李樂,皇帝當然不好怪罪于他。事實上,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李樂的學生,在這緊要時刻,他“曲”意逢迎,巧妙地救了自己的老師。假如當時他不顧情勢,犯顏“直”諫,非但不能救老師,恐怕自己也會被連累。
因此,在有些場合下,從正面直接說可能不會有什么效果,而“迂回”表達可能就會收到奇效。
說話是一門藝術,還有很多方面需要我們慢慢斟酌,慢慢學會游刃有余的說話之道,才能處理好各種人際關系,為人生增添些許愜意。
上一篇:用高標準要求自己
下一篇:真誠是贏得信任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