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楓醉點秋
秋天最好的去處就是賞楓,東北最有名的賞楓之地當屬關門山。可惜因有事錯過了,朋友們便把賞楓地點改在大石湖。
大石湖在關門山的上游,論名氣遠不及關門山,但是賞楓的人卻不少。一位同行的朋友說:“不會賞楓的人都到關門山去湊熱鬧了,真正會賞楓的人才到這里來。”細想,確實有幾分道理,風景不是路,走的人多了,便不再是風景,添了俗氣,也少了興趣,只有越原始的地方,才越驚艷。
我們來得正是時候,當車穩穩地停在大石湖景區的時候,我們便被周圍的秋色迷住了。一抬腳便踏入另一個五彩斑斕的世界。想起了林語堂的一段話:“一個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個流浪者,他決不知道他往哪里去,更好的甚至不知道從何處而來。他甚至忘卻了自己的姓名。”
這一刻我暫時忘了自己從哪里來。
誰說秋天代表的是凄涼與感傷呢?“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那是寫秋的冷落,蕭條中帶著一種涼薄,而我眼前,絕不是。
各種與秋有關的顏色同時進入眼睛,那么諧調,那么美,讓人情不自禁想說出:“好美的山!”而這種美正因為在這樣的山中才顯得那樣奪目。本溪的山可以用多、奇、險來形容,登上一座山,你很少會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因為一山比一山高,如果非要形容一下,那也只能是層巒疊嶂。
我只能說遇到的是一場秋的盛宴,五彩繽紛都不足以道出我內心的震撼,我固執地用了這個“盛”來表示它的熱烈、奔放,以及它進入我視線那一剎那的驚艷。
黃的,綠的,紫的,黑的,各種各樣的樹葉交織著在眼前鋪開,似女子手下的織錦,妖嬈且濃烈,而在那其中,最濃厚的一筆當屬紅色的楓葉。開得不早不晚,不艷不俗,開得那么自我,那么濃烈,讓你一見就沉迷,就流連忘返。
這樣的紅極一時該是一種表達嗎?滿山的紅、黃、綠、粉,唯獨其中的紅色最觸目,最壯闊,看似波瀾不驚,但胸中燒著的,卻是一腔火熱的情感。
香山的紅葉該是最有名的吧,但我卻以為今日大石湖的紅葉才是最美的,映襯了大石湖的水色,更添了一抹風韻。在大石湖進山,是要沿著山溪前進的,也就是說所有的路都依水而行,有時甚至要穿溪而過。而正是這抹水色,滋潤了大石湖的紅楓,每一棵樹上的楓葉都紅得那么飽滿,那么鮮艷,甚至扔一片楓葉入水,便有了流水潺潺的瀲滟心思。是有些激動了,只有這秋天的楓,讓我的一顆心如此活泛。
多么美的秋天的楓葉啊,無數人贊美南國的紅豆,卻極少人贊美北國的紅楓,因為他們不知道它紅得那么孤傲,那么奮不顧身。我就這樣自顧自地紅在一隅了,不做作,不矯情,任你來與不來,就醉于這一山的秋色。記得一位朋友的博客名字叫作紅楓醉點秋,想來這一個“點”字真是恰當極了,不溫不火恰到好處的一點,便讓整座山都鮮活起來了。我就這樣子了,粉面桃花,你看我與春天的桃花哪個更美?
那桃花當然抵不過你,那桃花只有在愛情面前才明艷,在大眾面前便顯得小家子氣了,只有你,才當得起萬千檢閱的那種大氣。
我們沿路而行,每個人都被這秋色感染了,那寫“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的詩人一定是應了王國維的“一切景語皆情語”的寫照,才顯得那樣凄涼與悲壯。如果是在這樣的山色中,執酒對飲,飲一小口酒,再看一眼山色,如果身后恰是一棵楓樹,那將是一幅絕美的畫呀。
還記得學生時代,每每秋天,總有要好的朋友畢業離開。總要上山拾一些楓葉來,然后在葉上寫歐陽修的詞句:“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現在想來,當真是矯情得不得了。那時對于楓的情感是向往大于熱愛吧。而今添了年紀,添了沉穩,對于楓葉,更多的是欣賞。賞景,觀景,在乎的更多是剎那的心境。
心境絕美,再也沒有哪一刻比現在更美好了,自從進山開始,入眼的便都是景,只要你想看。
最美的當然還不僅僅如此,在大石湖,我遇到最美的當屬于一場楓葉雨。那時我們剛巧登上一座山,滿山遍野都是楓葉,紅得炫目,紅得迷離,一陣風吹過,片片楓葉就如彩蝶般翩然而下,那場景,只能用無邊楓葉蕭蕭下來形容,簡直太美了,美得讓人屏住了呼吸。
沒有哪一刻比站在那時那地的山中更像前世了,以前只看過類似的照片或場景,而今置身其中,腳步竟生根般不愿離開,不禁在心中低嘆:“這情這景,若再給我一日,該多好?”那蕭蕭而下的楓葉,映著秋日的天高云淡,竟讓我也生生入了畫!
可惜我終究是畫外的人,縱然那一刻寧愿自己是一片楓葉。
我們在天還未暗的時候離開,沒有告別,只有留戀,我用我的眼、我的心一次次撫摸這山,這水,這紅葉,但愿它留存的記憶長些,再長些,以便他日我的文字能更豐滿一些。
然而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大石湖的楓已在我心中織了厚厚的一段錦,且日夜驚艷。
上一篇:看你還敢不敢再罵人
下一篇:紅紅火火的本命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