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會成為父母評價的樣子
教育學家蒙臺梭利說過:兒童不會自己判斷自己,他是以別人對他的態度來判斷自己的。因此對孩子來說,自我判斷的基礎首先來自父母對自己的評價,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父母的語言中含有能量,能鼓舞一個孩子也能打擊一個孩子。
繪本《愛德華——世界上最恐怖的男孩》中,主人公愛德華是一個調皮的小男孩,他喜歡踢東西,父母評價他說:“愛德華,你很粗魯,老是亂踢東西。”從那天起,愛德華就變得越來越粗魯。他在家制造噪音,父母評價他說:“你太吵了,你是世界上最吵的男孩。”從那天起,愛德華變得越來越吵鬧。愛德華有時會欺負小朋友,會捉弄動物,會把房間弄得很亂。每次出現這些情況時父母都是說:“愛德華你是世界上最惡劣、最沒有愛心、最臟亂的男孩。”父母經常指責他,漸漸地愛德華變得越來越粗魯、吵鬧、惡劣、沒愛心、臟亂,以前那個陽光、善良的小男孩不見了。父母用負面的評價把一個成長中的孩子變成了糟糕的孩子。
后來,愛德華父母改用鼓勵和贊美的語言來評價他,情況完全變了。愛德華喜歡踢東西,有一天他踢飛了一個花盆,父母說:“愛德華,我看見你種的花,長得很可愛,你應該多種一些植物啊。”從此愛德華喜歡上了種花,越種越好,連隔壁鄰居都來請教他。愛德華把房間弄得很亂,把衣服都丟在窗外,這些東西恰好掉在一輛車上,車上的東西都是要捐給窮人的。父母說:“愛德華,謝謝你捐出這么多東西,你真是一個善良的孩子。”那天起,愛德華經常捐贈舊衣物、書籍給窮人。愛德華有時還會有點不愛干凈、粗魯、邋遢,但父母不再惡語相向,他們總說愛德華是世界上最可愛的男孩,雖然他有很多缺點但他也有很多優點,父母選擇放大愛德華的優點、包容他的缺點。慢慢地,愛德華真的成為世界上最可愛的男孩子。
可見,父母是帶著正能量教育孩子還是帶著負能量教育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力。
每個孩子降生到某個家庭理應得到矚目與欣賞,在我的“家庭幸福咨詢師技能與操練”課上,我曾經帶著學員做過一個體驗,讓每個成人學員去體驗自己就像胎兒從母親產道中分娩而出的時刻。這個產道是其他的學員一起來搭建的,當體驗者忽然間在一種類似于冥想體驗里面,被引導著奔著自己生命的通道,他非常費力地從生命的通道被分娩而出的時候,扮演爸爸、媽媽的人就會在這個生命通道的那一端去迎接著他,因為在那個過程里我們有一種設計,就是讓體驗者知道其實這個出生并不是那么容易,他真的要費盡自己所有的氣力才能讓自己順利地誕出,當他出生的第一時間,“媽媽”和“爸爸”就抱住了他,如果是一個男孩,父母就會對他說:“孩子,你是我們最渴望的男孩,你是一個最美好的生命,歡迎你來到這個世界!爸爸、媽媽愛你!爸爸、媽媽將會用自己無條件的愛去守護你的一生。這是你的世界,也是你的游樂場,開始你的生命冒險和創造吧!”如果是一個女孩,父母就會說:“親愛的寶貝,你是我們最渴望的那個女兒,你就是我們內心最珍貴的小公主,歡迎你來到這個世界上,爸爸、媽媽愛你!”
做這個體驗的時候,體驗的學員都會被感動得號啕大哭,即使是男學員,都不能夠抑制住自己的情感。為什么?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太渴求得到一份歡迎。我也幫助過很多懷孕的學員家人,我說等到孩子出生時,你一定要一遍一遍跟他說這個話,當然在懷孕的時候,你也可以一直去跟孩子說這段話。因為這樣的話,孩子會記住自己的生命本質,他知道他是多么完美和珍貴,所以這個確認,真的太重要了。而且父母越是這樣確認,孩子越能成長得順利而充滿愛意。
父母是孩子底層認知的輸入者,你怎么去說孩子,孩子就會接過父母的說辭,形成他的自我認知,父母塑造了孩子的底層,即使后天再怎么變化,都無法改變或滲透底色的影響。
父母說的話對孩子影響足夠深遠,孩子的第一啟蒙者是父母。父母說孩子是什么,孩子就會認定自己是什么,然后朝著這個方向去成長。父母的語言能量一旦輸入了孩子的思想,就很難改變。
所以,朝著你希望孩子成為的樣子去塑造孩子,多說讓孩子產生正能量的話,少說負能量的話。
上一篇:孩子“太聽話”會凍結他的核心能量
下一篇:家風好,才有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