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最簡版本
寶寶的爺爺是一個極力推崇四大名著的人,尤其是《紅樓夢》。老人家曾經說過,小說做到這種程度已經到了頂,無法再超越了。受他老人家的影響,他的兒子對中國的這四部著作也是極其崇敬。所以,當我自己有了孩子,便迫不及待要向她“嘚瑟”一下我們民族這些文學巨著。閱讀吧,小家伙聽不懂,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這些書里很多字我也不認識。最起碼的,我想讓小家伙早早地了解一下書的名字和其中的幾個人物。于是經過不太靠譜的深思熟慮,就把四大名著簡化成了不能再簡化的最簡版本。
“有一個小男孩,名叫賈寶玉。他不愛讀書,還調戲小丫頭,他的爸爸就打他的屁股。”這是《紅樓夢》。
“三國最聰明的人叫諸葛亮。他一會兒給人放火,一會兒給人挖坑,一會兒又給人放水,敵人撲通撲通掉到水里都淹死了。”這是《三國演義》。
“孫悟空是一個猴兒猴兒,他頭上戴著圈兒圈兒,手里拿著棍兒棍兒。他會七十二變,三打白骨精,保護唐僧西天取經。”這是《西游記》。
“武松的哥哥叫武大郎,跟王靜怡一樣高,經常讓人欺負。后來武大郎被人殺死了,武松殺了潘金蓮和西門慶給哥哥報仇。”這是《水滸傳》。
等我把這一套課程訓練完成,也就迎來女兒來這個世界后過的第二個春節(當時她一歲零九個月)。那年大年初一,我家來了好多的人,我叔叔嬸子,我兩個叔伯兄弟,還有我哥哥嫂子和侄子。一大家人齊聚一堂,正好讓小家伙顯擺一下。
我問小家伙:“《紅樓夢》里有一個小男孩叫什么?”
“賈寶玉。”小家伙回答。
“咦?她還真知道哩!”親戚們覺得好奇又好玩。
然后我又問:“賈寶玉他不愛干什么呀?”
“不愛讀書。”
“他還干什么呀?”
“調戲小丫頭。”
親戚們哈哈笑了起來。
“然后呢?”我繼續。
“他爸爸打他的屁股。”
親戚們笑得好不開心。
小家伙呆頭呆腦、面無表情的回答逗得餐桌上笑聲不斷。當她把四個故事都對答一遍,大家不禁贊嘆道:“哈哈,小家伙懂這么多呢!”
聽到在座親戚們的贊揚,做爸爸的不免會有一絲驕傲。
孩子看不了四大名著,但是她有好多幼兒版的圖畫書,有爸爸媽媽給買的,也有從爸爸媽媽朋友的孩子那里“退役”來的。每頁書上都有彩色的圖畫,圖畫下面講述著簡單的故事。我現在覺得,人類的孩子,看書是天性。開始的時候,你可以只讓他們自己看,不用給他們講。孩子是有想象力的,時間久了,他們自會揣摩。大人往往怕孩子看不懂,然后自以為是地跟孩子說:“來,寶貝,我給你講講。”故事講開了頭,你就得一直講下去。
寶寶身邊有一堆圖畫書,她拿起一本給我:“爸爸,講講。”
我一頁一頁給她講。講完之后,她就又拿起一本,然后再給她講。孩子的耐心是無限的,足以挑戰大人的極限。
“寶貝,這個剛才講過了呀!”我跟她解釋。
“嗯嗯,講講。”
用“不厭其煩”來形容孩子,再恰當不過了。一個故事、一本書,反反復復給她講,她都不嫌膩。
有時候我覺得,大人跟孩子的興趣點絕對是有差別的。有時候大人覺得出彩的地方,孩子不一定感興趣;大人覺得平淡無奇的,孩子卻倍加關注。
有一個小熊找媽媽的故事,反反復復給小家伙講了好幾遍。具體故事現在記不得了,好像是一只小熊在自己頭上貼了一張郵票,讓郵遞員叔叔送他回家的故事。每次翻到小熊離開家的那一頁,小家伙總是用手指著圖畫中一扇綠色的門說:“大門。”
對于一個剛剛學會說話的孩子,我們所說的話,我們所講的故事,其實大多數他們是聽不懂的。但是他們也總能在我們的言語或者圖畫中找到那些他們熟悉的東西。
上一篇:聽,一場桃花開
下一篇:四月,赴一場桃花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