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社會不公當壓力,公平要靠自己爭取
不公平是一種正常的社會現象。有的人將不公平當成壓力,抱怨、氣憤、煩躁,越活越累;相反,有的人能夠正確地面對不公平,他們持有“公平不是社會給的,而是靠自己去爭取的”的信念,始終淡定地面對,平靜而專注地努力,進而越活越悠然。
生活中,把不公平當成是壓力、不能正確面對不公平的人很多。尤其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常常被不公平壓得喘不過氣,因此他們抱怨身世,仇視社會,激進反抗……處處顯示著他們那浮躁的內心,無法讓內心平靜一些以理性分析、淡定地面對問題,生活充滿了痛苦,總感到沒有出路。如果我們是被“不公平”困擾的一員,那么我們有必要糾正一下自己的認知,調整一下自己的理念,學會正確地面對“不公平”,我們才能更輕松的生活。
那么,怎樣面對“不公平”才算是正確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首先,對不公平現象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智力或者能力的差別,所以他們努力的結果也會不同。有的人收獲了財富,有的人收獲了地位,而同樣一些人雖然付出了同等的努力卻什么也沒有得到,這就是智力和能力的差別。所以,看上去不公平的現象,其實也是公平的。有了這樣的正確認識,就能淡定地看待不公平的現象,不會讓其演變為壓力,也不會因此而浮躁了,生活自然也會隨之變得淡定、寧靜。其次,靠自己的努力去縮小差距,爭取公平。雖然每個人智力和能力有差別,但是也不能因此自卑、焦躁,讓內心浮躁不安,要記住“勤能補拙”。如果能夠停止內心的喧囂,給自己一份淡定,努力拼搏,就能縮小差距,實現公平。
總之,要正確認識和處理不公平的現象,就不能把它當做壓力,更不能因為社會的不公平讓自己變得忿忿不平,心浮氣躁。而是應該淡然地看待它,把縮小差距當成是自己的一個奮斗目標,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實現這個目標,最后,你會發現差距逐漸縮小,社會也越來越公平。當然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你能讓自己收獲淡定、寧靜,生活也會越來越悠然。
黃鵬是一名普通的汽修工,妻子多病,兒子上大學,全家的重擔都壓在他一個人的身上,他那點微薄的工資剛好能夠支撐整個家庭的正常運轉。
然而,不幸的是,最近他下崗了。在這個節骨眼上,妻子又生病住院,需要很大一筆錢,他四處奔走,籌錢為妻子治病。在這個過程中,他看到了社會的不公平:有的人家庭幸福、事業有成、家財萬貫,生活一帆風順;有的人什么都沒有,然而災禍還是會降臨,讓他們無法翻身。他看到了人和人之間的差距,但是,他并沒有因此而感覺到壓力,他認識到只有自己才能改變不幸的命運。
妻子的病治好后,他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他把自己僅有的房子作為抵押,向銀行貸了一筆款,在城里租下一個小店面,開始給別人修車。開始的時候,幾乎沒有生意,生活的壓力很大。但是,他從來沒有因此心灰意冷,因為心中有目標,他始終淡定地做好自己的事情,靜靜地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他對工作一絲不茍,精湛的修車技術逐漸得到了別人的認可。找他修車的人越來越多,生意也越來越好,一年之后他就還清了所有的貸款。三年后,他在城里買了房子,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黃鵬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了不公正的命運。他把“縮小差距”當作信念,所以遇事淡定從容,在困難面前不煩躁焦慮,正是這種淡定的態度和堅持的精神,讓他改變了自己的生活,逐漸縮小自己和那些富人的貧富差距,漸漸爭取到了幸福的生活。
在不公正的現實面前,與其一味地抱怨、煩躁,還不如讓自己靜下心,積極地行動。我們應該認識到,社會是不公平的,它讓我們的出身有了貧富之別,人和人的資質也有高低之分。同時,社會也是很公平的,它給了每個人展示自我的機會。哪怕我們生下來一無所有,只要我們心態淡定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最后一定會有屬于我們的一片寧靜藍天。
上一篇:別太計較,得饒人處且饒人
下一篇:別讓羞怯影響悠然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