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視上看到過一個場景:一片冰天雪地的森林之中,母猴不忍舍棄一只凍僵的幼猴,一連幾個星期把它抱在懷中,焦急地竄來竄去。雖然它知道它的孩子已經死了,但它還懷著救活的渴望,這是生命愛的天性。看了電視后,我在亂想,假如那只母猴能夠用自己的生命換得它的孩子,救活一個幼小的生命,它也會在所不惜的。
由此我想到,小時候聽老人們說過,以前有一種鋦碗的行業,即使鋦補過的碗摔得粉碎,鋦釘箍過的瓷片,也牢牢地攏在一起。碗可以補牢,那只母猴雖然不能救活它的孩子,但它同樣是用心靈在滋補它對幼猴的愛。
據說出土的字畫不經過處理,很快就會風化成粉。只有把字畫貼身收藏一個月,腐氣吸盡,再重新裱裝,才能長期收藏。著名作家畢淑敏,也在一篇文章中說過:“古書上說,假如寶玉有了裂紋,用綢緞包裹,肌膚相親,日夜不離身。如此三年,那美玉得了人的體溫滋養,就會逐漸彌合,直至天衣無縫,成為人間至寶。”
我認為體溫滋養,其實也就是心靈的貼近,一種愛心的修補。
我聽一位同學說過,他到過撒哈拉沙漠,他在那里看到自然生命堅韌的自我修補的天性。
這是涉及十一個國家的沙漠,氣候十分炎熱,埋在沙中的雞蛋也會被烤熟。
沙漠中的動植物雖然不多,但都有耐旱、耐渴的本領。植物根系發達,能從土層深處吸收水分,它們的葉子很小甚至沒有,仙人掌渾身是刺,善于儲藏水分。動物也都設法減少水分的消耗,沙鼠只要吃到一些干燥的種子就能活命,蛇類等動物常常休眠。
動物與自然的適應,我看也是在生命中不斷用身體觸及周圍的世界,然后用心靈去適應一切。在這種適應的過程中,生命是在漫長的歲月里,不間斷地循環修補和完善自我的。
我看過一則報道,湯姆是一位漂亮的小男孩,生活在美國阿拉斯加州一個美麗的農場里。
由于一次車禍,湯姆受了重傷,他的母親整日守候在昏睡不醒的兒子身邊,懇求著醫生:“救救我的兒子吧!用我的生命修補他的生命也行。”湯姆傷勢太重,需要輸血,除了母親的血液以外,在美國很難找到這種血型。母親是貧血病和心臟病患者,醫生說湯姆救活的可能性不大,但抽取母親的血液會嚴重威脅她的生命。湯姆的母親沒有絲毫猶豫,最后用自己的血液救活了兒子,她卻猝死在湯姆身邊。湯姆的母親以極大的愛心修補了兒子的生命。
在中國的唐山大地震時,一位母親和她的孩子埋在一片廢墟的黑暗之中,母親刺破手指讓孩子吸血。孩子活了,母親在充滿慈愛的欣慰中獻出了生命。
為此我想,修補生命,不僅需要愛心,更需要用生命去修補。
生命是珍貴的,是我們只能擁有一次的東西,在這有限的生命里,我們應該怎樣去完成它呢?
生命渴望完整,需要用無限的愛來滋補。
生命渴望完善,需要用善良的心來維護。
人間充滿愛,讓我們賦予愛的使者來修補我們的生命吧!
上一篇:亂世中的美神
下一篇:關鍵在于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