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的龐統,經歷過兩次不成功的“面試”。
第一次是在孫權那里。周瑜死后,魯肅深感難以勝任其職,特向孫權推薦龐統,言其才能過人,孫權促請相見。一見龐統形容古怪,孫心中不悅。便直入正題,試其學問。問到平生所學,何以為主時,龐答曰:“不必拘泥,隨機應變。”又問其才華與周瑜相比如何。龐又答曰:“所學與周大不相同。”孫頓覺龐統有輕視周瑜之意,更是不悅,便以“待用時再請”而辭之。這次“面試”便以失敗告終。第二次面試,是緊接東吳碰壁之后,諸葛亮料孫權必不用龐統,以書信一封向劉備引薦,此時的魯肅也修書暗示龐統去找劉備。殊不知接見龐統的劉備,見其相貌不揚,又長揖不拜,直言快語,也心中不喜,只打發他作了個來陽縣令,兩度失敗使得這位有經天緯地之才的鳳雛先生一時難展抱負。
龐統兩次“面試”失敗,原因是雙方面的。龐統雖才華出眾,有遠見卓識,但過于自信,不能客觀地分析自己,又不分場合、不受拘束、不修邊幅、恃才傲物,特別是不接受在孫權那里碰壁之教訓,第二次在劉備面前又依然如故,以致一再地遭到冷落,他應負主觀的責任。然而,孫權、劉備也有錯誤之處。孫權雖有舉賢任能之美名,但在對待任用龐統問題上卻鼠目寸光,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尤其在他拒龐之后,魯肅又一再勸納的情況下,還不假思索地發誓不用此人,更是不該出現在他這個明主身上。劉備雖令龐統作了個小小縣令,看來好于孫權,其實,他不作調查,主觀臆斷,以貌取人,隨便棄用,也犯了與孫權同樣的錯誤。當然,劉備后來認識到自己的失誤,親派張飛請回龐統,下階認錯,拜他為副軍事中郎,應另當別論。
從龐統兩次“面試”失敗的教訓中,我們可以悟出兩條經驗來。一是凡有才能之士,不能像龐統那樣狂傲成性,而要謙虛謹慎,有自知之明,要懂得禮貌,注重良好的交談氣氛和人際關系,使自己的長處更長;二是作為領導者在錄用人才時,應堅持實事求是,重視人才的真才實學,不能像孫權、劉備對待龐統那樣,衣貌取人,感情用事,而要做到既求賢若渴,又不敷衍塞責;既重德重才,又不求全責備。這樣才能避免埋沒人才,匡正用人之道。
(王厚成)
上一篇:幸福勝過一切
下一篇:快樂的樂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