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美好的事物不想失去
→人總要長大,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在人生征途中,因種種原因,有許多人會出乎意料地遭遇失去:比如失去財物,失去既得利益,失去肢體健康健全,失去升學、就業、晉級、發財的機會,等等。這些大都會在我們的心理上投下陰影,有時甚至因此而備受折磨。
一般來說,人們總是習慣于得到而害怕失去。盡管“有得必有失”的道理人人皆知,但人們依舊認為得到了可喜可賀,而失去則可惜可嘆。每有所失,總要難受一陣,甚至為之痛苦。究其原因,就是我們沒有調整心態去面對失去,沒有從心理上承認失去,只沉湎于已不存在的東西,而沒有想到去創造新的東西。
俗話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事實正是如此,與其為失去的東西懊悔,不如考慮怎樣才能獲得新的。也就是說,面對失去,應坦然視之。
一個人坐在輪船的甲板上看報紙。突然一陣大風把他新買的帽子刮落大海中,只見他用手摸了一下頭,看看正在飄落的帽子,又繼續看起報紙來。
另一個人大惑不解:“先生,你的帽子被刮入大海了!”
“知道了,謝謝!”他仍繼續讀報。
“可那帽子值幾十美元呢!”
“是的,我正在考慮怎樣省錢再買一頂呢!帽子丟了,我很心疼,可它還能回來嗎?”說完那人又繼續看起報紙來。
失去的已經失去,何必為之大驚小怪或耿耿于懷呢?失去并不意味著失敗,失去后還可以重新擁有。我們應該承認失去,不能總沉湎于已經不存在的東西之中。得到和失去其實是相對的。為了得到,需要失去,因為失去一些,可能意想不到地得到了另一些。
曾看過的這樣一則故事:某個夏天的傍晚,有一位美麗的少女投河自盡,被正在河中劃船的艄公救起。艄公問:“你年紀輕輕,為何尋短見?”
少女說:“我相戀多年的男友離我而去,您說我活著還有什么樂趣?”
艄公聽了沉吟少頃。說:“你不過是失去了一個不愛你的人,而他損失的則是一個愛他的人,他的損失比你大,你為何還要如此難過呢?”
“請上岸去吧……”
這不過是一則簡單的哲理故事,但也充分說明了在面對失去時,我們更應該冷靜地思考,換個角度去看待失去,換個角度,便會產生另一種哲學,另一種處事觀。“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一位智者和他的學生正在散步,他們談論著探訪新的地方、結識不同人群的重要性,說學問正是從這些經驗中積累而來的。
不知不覺間,他們走到一個貧窮落后的地區。他們路過一所破爛的房子,看見里面住著一對夫婦和他們的三個孩子。一個個皆是衣衫襤褸、光著腳板,連鞋都沒有。屋里只有幾件破家具,真可算是家徒四壁。
智者問這位父親:“你們為什么要在這樣既無商業又沒工作機會的貧困地區生存呢?”
男人回答:“家里有一頭小奶牛可以產一些牛奶,在附近城鎮,我們用牛奶換一些其他的食品,余下的我們給自己制作一些奶酪和酸奶。我們就是以此為生的。”
智者感謝他的誠實,又在房子里四處看了幾分鐘,就上路了。
走著走著,智者告訴他的學生,我必須回去,找到那頭奶牛,并把它扔下懸崖。
學生很吃驚,試圖說服老師那是一個錯誤。學生說:“那一定會毀掉一個可憐的家庭!”智者聽后獨自離去,把學生留在身后。
作為老師的忠實學生,他不得不追上老師,并幫助老師完成了計劃。但奶牛墜落懸崖的畫面一直折磨著他,讓他身心難安。
學生怎么也不能完全忘記這件事。幾年后,他決定回去看一看。也許自己能幫助那家人做點什么,可以抵償自己的一些過失。
他剛走進那個地區,立刻發現那里已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真是一派富裕起來的景象!他變得很沮喪,確信一定是那戶人家在丟失奶牛后,被迫離開自己的家園去外地另謀生路了,這里一定早已易主!
他繼續走,看見原來那戶破房子所在的地方矗立著一座氣派的樓房。他走進去,看見一個似曾相識的男人站在門口,他正是當年的那位父親。
學生很吃驚,問他們是怎么擺脫困境并變成今天這樣成功的。
男人笑著告訴他,幾年前,我們唯一的奶牛突然消失不見了,最初我們很震驚,但無奈之下也只好去發展新技能,謀求新的生存方法。結果,我們就富起來了。男人承認,丟失那頭奶牛是這個家天大的幸事啊!
生活就是這樣,許多時候,我們要面對一些失去,但失去并不意味著真正的不幸,有一些失去,會讓我們獲得更多的回報。得與失從來都是平衡的,有所失才會有所得。失去,也許是一種幸運,因為它會成為另一種生活的開始,讓你因此而改變命運,改變人生。
所以,坦然面對失去,不是一種簡單的阿Q精神勝利的狹隘和無知,失去也并不意味著失敗,所以請不要把“失去”當成人生的大沮喪、大挫折、大失敗。面對失去,我們也更應該在自然而平和的心境中去安撫那顆躁動的心,留下一點清涼,留住一份快樂!
上一篇:競爭對手很強大-因為對手的強大,你會更強大
下一篇:老板總讓我做枯燥的小事-刀不磨不利,你會變得更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