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年輕,養成主動汲取知識的習慣
生活中,相信不少年輕人在即將步入社會或剛剛步入的時候,都擁有奮力打拼,成就事業的野心,他們往往覺得自己已經學成出徒了,該到大顯身手、建功立業的時候了,他們覺得在學校的時間才是真正學習的時間,走出學校需要的就是拼搏、拼搏、再拼搏。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就一個普普通通的本科畢業生來說,6年小學、6年中學、3年高中、4年大學,加一起有13年的時間待在學校,那么一個人在學校到底學到了什么東西?你肯定聽到過新入職的畢業生說過:“學校里學到的知識直接用于工作的部分幾乎沒有多少。參加工作之后,我才開始真正地學習用以謀生的知識!”
其實,任何一個成功者,他們無不是有不斷汲取知識的習慣,相反,大多數只能與成功無緣,他們不能成功是是因為他們往往空有大志卻不肯低下頭、彎下腰,不肯靜下心來努力學習、從身邊的本職工作開始積聚自己的力量。要知道,只有一步一個腳印,踏實、不浮躁的學習,才能為成功奠定基礎。著名政治家、科學家喬納森·威廉斯說:“不管你有多么偉大,你依然需要提升自己,如果你停滯在現有的水平上,事實上你是在倒退。”
宋朝思想家朱熹說過:“無一人不學,無一時不學,無一地不學,無一物不學。”這正是終生學習的一種境界。我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在生活和工作中不斷地充實自己的頭腦,積聚更多更新的知識,在“升級”大腦的同時,增強自身的競爭力,成功和財富就會自然而然地流到你的身邊。
CNN電視臺名嘴賴瑞金曾邀請了全美43位精英人士參加自己的節目,而討論的話題是如何迎接新世紀,希望這些精英們能給出一些建言。結果他發現,這些精英人物提出最多次的字眼就是“改變”和“學習”。基于這些想法,賴瑞金去了一趟國會圖書館,在那些年齡足有百歲的老式報紙中,他發現,人們在一百年前就給出了類似的建言,就連那些字眼都一樣。全錄公司的首席科學家約翰·西里·布朗提到,將跨越21世紀的人類,首先要學會如何去學習,并且學會如何去喜愛學習新事物。曾經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也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
一天晚上,夜深人靜時,一只老鼠趁著某家人已經睡下,帶著自己的幾只小老鼠出來覓食了,它發現這家人的廚房內有很多剩飯剩菜,老鼠們高興極了,因為它們終于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頓了。
正當老鼠們想享用眼前的“美食”時,突然傳來了一陣令它們嚇破膽的聲音,它們震驚之余,更各自四處逃命,但它們哪里是大花貓的對手,終于,有兩只小老鼠被大花貓逮住了,小老鼠驚慌地看著大花貓,因為它馬上就要死了,但就在此時,突然傳來一連串兇惡的狗吠聲,大花貓嚇得立即放手了爪子下的小老鼠,狼狽逃命。
大花貓走后,大老鼠緩緩地從廚房垃圾桶后面走出來,然后對著小老鼠們說:“我早就對你們說,多學一種語言有利無害,這次我就因而救了你們一命。”
這個故事提示我們:“多一門技藝,多一條路。”不斷學習實在是成功人士的終身承諾。
奧馬爾·納爾遜·布萊德利將軍就十分注重文化素養的培養。他認為:“有知識素養,善于思考和處事靈活的士兵,才是最有價值的士兵。”并且他還曾這樣說過:“在西點任教,不僅使我的洞察力更為敏銳,也大大開闊了我的視野和心胸,令我變得成熟。那些年,我開始認真讀書,研究軍事歷史和人物傳記,從前人的錯誤中學到了很多東西。”
被稱為“臺灣芯片之父”的張仲謀曾說:“當我回顧這幾十年的工作生涯,我發現只有在工作前5年,用得到過去在大學、研究院所學的20%~30%的知識,之后的工作生涯,直接用到的部分幾乎等于零。”
蘇格拉底曾說:“世上只有一樣東西是珍寶,那就是知識;世上只有一樣東西是罪惡,那就是無知。”由此可見,終生學習,不斷獲得新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們今天知道的東西到明天就會過時。如果我們停止學習,就會停滯不前。”多蘿茜·比琳頓的這句話,再一次強調了終生學習與自我進步相輔相成的關系。
的確,知識就是力量,也是使人的精神變得勇敢的最好途徑。對此,你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1.多考慮自己的現在和未來,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
實際上,我們都知道學習的重要性,但這些往往是泛泛之談,并不能起到任何實質性的作用。而一旦將這一想法與自身情況相結合,比如,根據自己的興趣樹立人生目標和理想,這一想法就具備了可實施性。
2.樹立不斷學習的理念
學海無涯,知識是沒有盡頭的,而同時,現今社會知識更新速度之快更要求你具備不斷學習的理念和行動。
3.付諸行動,堅持每天學習
任何知識的學習都需要持之以恒地堅持才能收到效果,也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拓展自己在該領域的認知度和專業度。
總之,“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沒有哪個人可以永遠獨占鰲頭,在瞬息萬變的世界里,唯有虛心學習的人才能夠掌握未來,才能獲得自己想要的成功。當然,話雖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終生學習就是要隨時保持高漲的求知的熱情,以謙虛的心態觀察周圍的事物和人,見賢思齊,學習他人的優點,掌握更精深的專業技能。如果你認為自己已經學會了一切,并不準備繼續學習了,那么在你做出這個決定的那一刻就是你的競爭對手開始超越你的時刻。只有準備用一生去學習并付諸行動的人才會獲得更長久的發展!
上一篇:走出他人的眼光,活出自己的人生
下一篇:足夠忍耐,積蓄人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