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孩子是找回自己的過程
孩子的誕生也是父母的誕生——養孩子的過程就是父母不斷找回和重塑自己的過程。
海桑在他的詩《一個小小孩》里這樣說:
一個小小孩,如果他干干凈凈
衣帽整齊,如果他規規矩矩
這可并非一件多好的事
如果他一開口
便是叔叔阿姨好再見你好
如果他四歲就能讓梨
這又有什么意義
一個小小孩,應該是滿地亂滾
滿街瘋跑,臉和小手都臟兮兮的
還應該有點壞,有點不聽話
他應該長時間玩著毫無目的的游戲
他是一只自私、可愛又殘酷的小動物
他來到世上,是為了教育我們
讓我們得以再一次生長
而不是朽壞下去。
這詩說得多好,孩子之所以降生在一個家庭里,是帶著使命來的。他的到來不是來扮演完美小孩,而是因為緣分選擇了誰做他的父母。讓原本無牽無掛、無所畏懼的兩個人,開始正視生命的意義,正視養育的價值,得以再一次成長,而不是朽壞下去。
當我們看著眼前的孩子一天天長大,不僅僅參與一個生命從誕生到成長的過程,更是回溯自己成長的過程,知道自己生命成長的歷程,見證一個生命不斷向前的奇跡。
為人父母不應該自負,而要真實。“父母”不是一個職稱,或者一種權力,不能高高在上地對孩子說,“我是你爸(媽),你要聽我的”。不是父母的話就一定要聽,而是要聽正確的話,這才能給孩子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當我們以父母的身份顯示一種權威、一種資格時,等于失掉了最真實的自己。
所以,我們養育孩子,實際上就是成為最好的自己的過程。我經常對女兒說“孩子你不需要為媽媽成為最好的孩子”。父母養孩子的過程也是提升自己修為的過程,沒有孩子,可能我們沒有機會把自己看得這么深刻、這么完整,借由養育孩子,我們有機會覺察自己的生命,孩子是我們的一面鏡子,透過養育孩子,我們就能把自己看得很清楚,讓我們有機會不斷地去成長,終究有一天,成為最好的自己。
不把太多的期望放在孩子身上,而是放在自己身上,這才是真正負責任的父母應該有的認知,也是成長型思維父母應該有的態度。
上一篇:像領導那樣盡心盡力。
下一篇:養成記賬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