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便有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禮制。月餅本是祭月供品,后來演變為中秋食品和禮品?!段骱斡[志》稱:“民間以月餅相饋,取團圓之義?!?/p>
中秋月餅,和端午粽子、元宵湯圓一樣,都是民間習俗的產物,也是禮儀載體。月餅,又稱胡餅、宮餅、團圓餅等,民間吃月餅度中秋始于明代,心靈手巧的餅師將嫦娥奔月神話作為圖案刻于月餅之上,使其有了象征合家團圓的職能。
盡管時代發展至今,原汁原味的祭月禮儀已不多見,但其中的禮儀程序是對月神崇拜的最好詮釋,能夠給人留下許多回味。
一是祭月人選。祭月時應推選一名主祭,一名贊禮(相當于主持人),若干執事(主祭助手),因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所以主祭大多由女性長輩擔任。器具包括祭桌一張、草席若干、香爐一盞、紅燭兩根以及米(白)酒一瓶、酒杯三只,再加上月餅、瓜果等祭品。
二是祭月之禮。正規的漢族祭月儀式是“經坐”(具體坐法是膝蓋并緊,臀部坐在腳跟上,腳背貼地,雙手放在膝蓋上,目視前方)于席,拜月時不是站立鞠躬,更不是雙手合十,而是取直立位,舉手加額如揖禮,鞠躬九十度,然后直身,同時手掌齊眉,接著雙膝同時著地,緩緩下拜,以手掌著地,額頭貼于掌上(這一套動作方可稱拜),之后直起上身,手掌再次齊眉,平身或再拜。
上一篇:教你給來賓排座位
下一篇:有多少古禮可以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