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祥與孫中山的神交
馮玉祥與孫中山生前雖未見過面,但彼此神交已久,坦誠相待,情感深厚。馮玉祥對孫中山非常敬仰,是孫中山革命思想的信徒。他說:“我景仰中山先生已二十年,信使往還者已多年,但我一直沒有得著見他面的機會。這正是我心中遺憾的一點。”
“可是我從敬仰中對他所生的一種敬愛之情,決不因此而稍有不同。我總覺得自己在精神上和他長在一起,從他跟前我得到啟示與鼓勵,使我走上革命的道路,明白了救國的要訣。”
孫中山對馮玉祥也了解信任,曾派專人將他的手稿《建國大綱》送給馮玉祥斟酌。這種知遇之感和孫中山的謙虛態(tài)度使馮玉祥深深感動,難以忘懷。
早在辛亥武昌起義時,馮玉祥就舉兵響應(yīng)。而后,一直追隨孫中山的革命事業(yè)。1918年馮玉祥為支持孫中山組織發(fā)動的“護法運動”,被段祺瑞免職。
后因全軍將士擁護馮的正義立場,堅決要求馮繼續(xù)任職,段怕事態(tài)擴大,才只好收回成命。馮玉祥事后致書孫中山,表示雖然還不能直接追隨他,但精神上已和他結(jié)合在一起了。
孫中山派人帶親筆信面交馮玉祥;馮玉祥也派秘書去謁見孫中山,表示“只要用得著我時,無不盡力以赴”。
1924年,馮玉祥發(fā)動北京政變,倒戈反直,囚禁曹錕,驅(qū)逐溥儀出宮,這一革命行動是與孫中山的幫助支持分不開的。當(dāng)時馮玉祥對曹錕的賄選和軍閥混戰(zhàn)深感厭惡,托人帶給孫中山對時局的五條意見,提出實行民主,改革政治和團結(jié)協(xié)商等具體主張。
孫中山派代表告訴他,在當(dāng)前的形勢下,首要任務(wù)是先打倒反動的直系軍閥,馮玉祥答應(yīng)俟機而動。北京政變成功后,馮玉祥主持召開政治軍事會議,將所部改稱“國民軍”,馮玉祥任總司令,并且請孫中山北上,“共籌統(tǒng)一建設(shè)方略。”
孫中山致電馮玉祥,熱烈祝賀,慨然表示“建設(shè)大計亟須決定,擬即日北上,與諸兄晤商。”馮玉祥派代表持親筆信前往廣東歡迎孫中山,囑咐北京警備總司令:“孫先生到京后,一定要盡力保護。”并說:“國民黨的隊伍,就等于孫先生的隊伍,應(yīng)聽從孫先生的指揮。”
孫先生扶病上北京時,段祺瑞與張作霖勾結(jié)在一起,排擠馮玉祥,馮玉祥被迫通電辭職,到京西天臺上隱居,后移往張家口,未能與孫中山見面。
馮玉祥得知孫中山的肝癌漸漸加重,即派夫人李德全帶著他的親筆信前往拜望,孫中山這時送給馮玉祥六千本《三民主義》、一千本《建國大綱》和《建國方略》。馮玉祥全數(shù)分發(fā)給各部隊,令官兵列為正課,悉心研讀。
孫中山病逝的噩耗傳來,馮玉祥所部全體官兵無不震痛,皆纏黑布七日,以志哀悼。馮玉祥寫了悼詞,對孫中山給予崇高的評價,并表示要為完成孫中山的革命事業(yè)貢獻余生。
上一篇:借四壁余光的內(nèi)情
下一篇:劉伯承講團結(jié)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