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讓不是一味忍讓,而是更深層面的進取
古往今來,人們都強調競爭的重要性,敢于爭取、勇于競爭,才能為自己贏得一席之地。尤其是在當前的社會轉型期,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充滿競爭,人際競爭結果往往與人們的生存質量息息相關。然而,我們也看到了一味競爭對人際關系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四處充滿殺機,著實會使人草木皆兵。如果我們能做到“淡泊名利”,不與人爭搶,并加強合作,進而弱化競爭,今天你成他人之美,那么,明天他人也會成你之美,多一份信任和友愛,才會多一份友誼。
以退為進,是一種智慧,會助你不慌不亂地達到目標。美國第三任總統杰斐遜與第二任總統亞當斯從交惡到寬恕也是這個道理的顯現。
杰斐遜就職美國總統前夕,他來到白宮,想告訴上一任總統亞當斯說,他希望針鋒相對的競選活動并沒有破壞他們之間的友誼。
然而,就在杰斐遜準備開口前,亞當斯居然暴跳如雷,說:“是你把我趕走的!是你把我趕走的!”就在這件事后,他們好多年都沒有往來。
后來一次,杰斐遜的幾個鄰居在和亞當斯聊天時,還提到這件事,亞當斯接著沖口說出:“我過去喜歡杰斐遜,現在仍然喜歡他。”
這些鄰居把這話傳給了杰斐遜,杰斐遜便請了一個彼此皆熟悉的朋友傳話,讓亞當斯也知道他對兩人友誼的重視。后來,亞當斯回了一封信給他,兩人從此開始了美國歷史上著名的書信往來。
這個例子告訴某些還在為某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和朋友老死不相往來的人,那些為了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與人大打出手的人,懂得退讓是一種多么可貴的精神!
然而,現實中,我們卻常會見到某些人為了一些小事而爭論不休,最后不搞個面紅耳赤、不可開交決不罷休。人之患在好為人師,與人交往,退后一步,反而更有利于前進,正驗證了“無欲則剛,有容乃大”這個道理。
與人交往,凡事爭第一,很容易成為眾矢之的;而只有做到低調行事、懂得隱藏自己,即使吃點虧,你也贏得了人心,那么你自然就是別人眼中的“好人”,擁有了好人緣,榮譽和信任必將接踵而至。
那么,我們該如何做到退一步呢?這需要我們站在他人的角度來思考問題,或者多想想這件事情所帶來的好處,凡事都有它的兩面性。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事都是我們所無法掌控的。大家都想占便宜,但哪里有那么多的便宜讓人來占呢?保持一顆平常心,吃得起虧,也許真的會成為人生的一大幸事。在現代交際中,我們也要學會忍耐包容,寧愿自己吃點虧,這會讓我們在對方眼里變得豁達、寬厚,讓我們獲得更深的友誼。這當然會使對方更心甘情愿幫助我們,為我們做事。
可能你會發出這樣的疑問:萬一對方有意與自己較量,又該如何?此時,你不妨裝裝傻,選擇沉默!聾啞之人是不會和人起爭斗的,因為他聽不到也說不出。對方也不會找這種人斗,因為斗了也是白斗。對方如果還一再挑釁,只會凸顯他的好斗與無理取鬧,因此面對你的沉默,這種人多半會在說幾句話之后就無趣地且罵且退,離開現場,如果你還裝出一副聽不懂的樣子,那么更能讓對方敗走!
當然,退讓,也不是一味忍讓,而是為了實現雙贏。“將相和”的故事中,藺相如一而再,再而三地忍讓著廉頗,終于使廉頗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使自己和廉頗都能各盡其用,使趙國繁榮昌盛。李嘉誠不貪小利,對于失敗的競爭對手,他并沒有窮追死打,留條財路給他人,最終使他自己成為亞洲第一富豪。以退為進,不僅為自己,也為了別人。
另外,退讓也并不代表默默承受別人的侮辱,而是一種大智若愚。對所遇到的事情,多用眼睛去看,多用耳朵去聽,多用腦袋去思考;并不是沒有自己的意見。而是謹慎地做出結論,用不著把所有的都展示在大眾的眼前。總之,與人交往,遵循“閉上嘴巴,默默地充實自己”的原則,才會多一份深度,少一些沖動。多一些涵養,少一些抱怨!
總之,我們不能為了競爭而競爭,有些競爭是必需的,有些競爭是可以放棄的,該放手的時候就放手。放棄是一種智慧,是一種豪氣,是更深層面的進取。學會放棄,才能卸下人生的種種包袱,輕裝上陣,迎接生活的轉機,度過風風雨雨;懂得放棄,才能擁有一份成熟,才會更加充實、坦然和輕松。今天我成他人之美,明天他人就會成我之美。世界是一個和諧的世界,成人之美是這個和諧世界最美的樂章。
上一篇:踩著前人的腳印前進,避免白費力氣
下一篇:適當謙讓,是尋求安寧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