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受到的教育不一定就正確
我們從小就接受到這樣的教育:成功需要破釜沉舟,成功需要懸梁刺股……
那成功是否真的就很難呢?
1965年,一位韓國學生到劍橋大學主修心理學。在喝下午茶的時候,他常到學校的咖啡廳或茶座聽一些成功人士聊天。這些成功人士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某一些領域的學術權威和一些創造了經濟神話的人,這些人幽默風趣,舉重若輕,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順理成章。時間長了,他發現,在國內時,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騙了。那些人為了讓正在創業的人知難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創業艱辛夸大了,也就是說,他們在用自己的“成功”經歷嚇唬那些還沒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為心理系的學生,他認為很有必要對韓國成功人士的心態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難》作為畢業論文,提交給現代經濟心理學的創始人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讀后,大為驚喜,他認為這是個新發現,這種現象雖然在東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還沒有一個人大膽地提出來并加以研究。驚喜之余,他寫信給他的劍橋校友——當時正坐在韓國政壇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樸正熙。他在信中說,“我不敢說這部著作對你有多大的幫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個政令都能產生震動。”
后來這本書果然伴隨著韓國的經濟起飛了。這本書鼓舞了許多人,因為它從一個新的角度告訴人們,成功與“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三更燈火五更雞”、“頭懸梁,錐刺股”沒有必然的聯系。只要你對某一事業感興趣,長久地堅持下去就會成功,因為上帝賦予你的時間和智慧足夠你圓滿做完一件事情。
通過這件事,我們得反思我們所受到的教育,我們所受的傳統教育的確有其很大的可取之處,比如司馬光砸缸教會我們遇事果斷,孔融讓梨讓我們懂得禮貌等。但另一方面,傳統的教育又有其抵牾和矛盾之處,我們說做事要破釜沉舟,同時又被教育要留條退路,我們信奉有志者事竟成,但總有人跟在我們背后說,你省省吧,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有時候我們像只沒頭的蒼蠅樣,抓不住我們的目標。這是我們教育不完備的原因,同時也是我們對自己不自信,沒有主見的原因。
一對兄弟在山上打獵,在一處懸崖口發現了兩只鳥蛋,他倆每人各撿了一只,拿回家去放在各自的母雞窩里,和孵小雞的雞蛋放在一起。
沒過幾天,兩家的鳥蛋都孵出了幼鳥。兩只幼鳥的舉止行為都跟雞一樣,都咯咯地叫,有時拍拍翅膀像雞一樣只能飛騰幾下子。
有一天,哥哥家的幼鳥抬頭仰望天空,看見一只似乎跟自己長得很像的老鷹在云中鉆進鉆出,它問雞媽媽:“那是什么鳥?”
雞媽媽說:“那是老鷹,是最勇敢的鳥。”
幼鳥羨慕地說:“我希望跟它一樣也能在天上飛。”雞媽媽說:“別做夢了,我們是雞,只能在地上行走。”
幼鳥聽了雞媽媽的話,就放棄了自己的希望。它一直到死都認為自己是只雞。弟弟家養的那只幼鳥,漸漸長大了,羽翼也豐滿了。主人想把它訓練成獵鷹,可是由于它終日和雞混在一起,已經變得和雞完全一樣,根本沒有高飛的愿望了。主人試了各種辦法,都毫無效果,最后把它帶到山崖頂上,狠著心把它扔了出去。
這只鳥像塊石頭似的直掉下去,慌亂之中拼命地拍打翅膀,就這樣居然飛了起來,從此變成了一只真正的鷹。兩只幼鷹,兩種命運,這和誰選擇誰受益,誰擁有誰成功是一個道理。這正像一位哲人所說:“孩子,你想飛嗎?那就頂著風試試你的翅膀吧!”
每個人都需要從他人那里接受教育,忠告,得到支持和鼓勵,但只能將這種教育當作有益于更好地發展自己的途徑,而決不能將自己完全托付給別人,因為你能勝任什么事情別人無法知曉,只有你自己最清楚。在現實生活中放棄自己的權利,讓別人的意志來決定自己生活的人實在不少。他們把自己上學、擇業、婚姻等統統托付或者交給他人,失去了自我追求、自我信仰,也失去了自由,最后變成了像《伊索寓言》里的那個老頭和兒子一樣,成為毫無主見的人。
在此,我們分享一下這父子倆的故事吧:
一天,這對父子趕著馱著貨物的驢子去集市。從集市回來,兒子騎在驢上,老頭兒跟在后面,路人見了,都說這娃娃不懂事,怎么能讓老人步行。兒子聽了趕忙下來,讓老頭兒騎上,于是有人又說,老頭兒騎驢,怎么忍心讓娃娃走路。老頭兒聽了,又把兒子抱上來一同騎。接著又有人說,兩人騎一頭小毛驢太殘酷了。父子倆聽了都下來,可是又有人笑他們是傻子,有驢不騎卻走路。老頭聽了,對兒子嘆息道:“沒法子了,看來我們只剩下一條路了,兩個人抬著驢子走吧!”
故事雖然有夸張的成分,但其中的道理我們不能忽視。試想人的一生,完全按照別人的意見去行事,一切讓別人來操縱,那還有什么活頭!
一個人完全按照別人的意見去行事,失去了自己的主見,就猶如被縛住雙翼的飛鳥,即使有飛翔的愿望,也不能自由自在地去施展才能。我們從那些卓越的成功者的早期經歷中發現:一個人學會由自己去計劃自己的人生,這是一條不可忽視的成功之路。他們不少人曾經在事業選擇上受過父母、老師或同事的非難與勸阻,而這些被非難與勸阻的事業,恰好是他們后來最終獲得極大成功的那項事業。
假如你有自己的目標,你就飛起來吧;假如你有自己的主張,那就為自己做主;假如你對未來有了計劃,那你就應該果斷開始行動吧。只要對自己抱有信心,只要你的頭腦善于思考,就不要為曾經的教育所左右,更不要為周圍人的眼光而改弦易轍,相信自己,堅持下去,或許成功就在不遠處等你。
上一篇:想象力遠比知識更重要
下一篇:我們唯一害怕的就是害怕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