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可預料,我們只需要坦然面對
現代社會,不管是精神文明還是物質文明,都處于高速發展的時期。因為生活節奏的加快,也因為工作壓力的增大,人們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多,其中最廣泛的就是焦慮問題。
看看現代人的生活,沒有幾個人是不被焦慮困擾的。其實,焦慮已經成為非常普遍的一種社會現象幾乎人人都無法擺脫焦慮的困擾。
打個形象的比方,焦慮就像一場重感冒,是很容易擴散和傳播的。要想避免焦慮無限蔓延,我們就要更加讀懂焦慮的本質,不要與生活背道而馳。不管命運賜予我們的是什么,我們都應該坦然接受。只有順勢而為,才能避免過度掙扎而導致的傷害。
近來,人到中年的老張失業了。他有個7歲的女兒,今年才上小學,因為上的是貴族學校,女兒每個月的學費和用度就要好幾千。再加上,因為一年之前老張投資賺了點錢,所以貸款換了套大房子,當時換房子時他并不知道自己有一天會面臨失業的窘境,因而他每個月還要承擔近萬元的月供。如此一來,他突然間覺得人生晦暗無光,似乎一切都失去了希望。
為此,老張整日在家蒙頭大睡,還時常喝得醉醺醺的,覺得人生毫無方向。對于老張的狀態,妻子剛開始時并沒有感到過分擔憂,她什么都不說,只想給老張一個緩沖發泄的時間。然而,一個星期過去了,老張的狀態依然沒有改善,妻子不得不發聲了。
一個周五的晚上,妻子做了一桌子的好菜,說:“明天我也放假了,今晚上咱們好好喝兩杯吧。”酒過三巡,妻子先安排好孩子睡覺,然后又與老張飲了幾杯。這次,他們夫妻二人在醉意中彼此敞開心扉,交談了很多平日里不曾提起的內心深處的話題。最后,妻子說:“我想,人生總是有時風雨有時晴的。我們應該坦然接受,工作丟了沒關系,還可以再找。只要咱們一家人在一起高高興興、平平安安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聽了妻子的話,老張感動得流下了眼淚,說:“放心吧,我會振作起來的。我還有你和女兒,我很富有,我也肩負著責任。”接下來的一個多月里,老張每天都在四處奔波找工作,雖然因為年紀大了而處處碰壁,但是他毫不氣餒。最終,老張找到了一份很理想的工作,不但工資比以前多,而且福利待遇還更好了。
很多時候,我們喜歡和命運較勁,因為不知道命運的洪流到底會把我們沖到何方。但是,當我們與命運背道而馳時,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更加糟糕。既然很多事情一旦發生就是無可更改的,與其抱怨或者悲泣,不如鼓起勇氣接受和面對。
曾經有這樣一篇小說《莫亞的最后一課》,講述的是一位身患絕癥的哲學家教授,真實記錄他如何面對死亡的來臨。每個星期的某一天,他的學生,從四面八方趕來,就會聚集在他的床頭邊,聽他說或大家一起討論關于死亡的課題。如此一來,死亡反而就顯得不再可怕了,就算是在他彌留時刻,他,以及他的學生,也能坦然面對了。
總而言之,既然生活不可預料,我們就不能抱怨,更不能焦慮,而應該順其自然,坦然接受。
當然,除此之外,我們還應積極尋求克服焦慮心理的策略,下面一些自我調節的方法或許有助于你早日擺脫焦慮。
1.盡可能地保持心平氣和
有道是“欲速則不達”。要擺脫焦慮最忌急躁,要時刻提醒自己盡量保持平和心態。當然,對于那些有焦慮癥的患者,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
2.必須樹立起自信心
那些易焦慮的人,通常都有自卑的特點,遇事時,他們多半會看低自己的能力而夸大事情的難度。而一旦遇到挫折,他們的焦慮情緒和自卑心理則表現得更為明顯。因此,我們在發現自己有這些弱點時,就應該引起重視并努力加以糾正,決不能存有依賴性,等待他人的幫助。有了自信心就不害怕失敗,如果十次之中成功一次,就會增添一分自信,焦慮也會退卻一步。
3.做好最壞的打算
俗話常說:“能解決的事不必去擔心,不能解決的事擔心也沒用。”這樣一想,你會發現,在最壞的情況面前,也沒什么可憂慮的,那么,你也就能變得積極了。
4.挖掘出引起焦慮和痛苦的根本原因
研究發現,很多焦慮癥患者患病是有一個過程的,他們的潛意識中長期存在一些被壓抑的情緒體驗,或者曾經受到過某種心靈的創傷,并且,這些焦慮癥狀早就以其他形式體現出來,只是患者本人沒有對自己的情況引起重視。因此,生活中的我們,一旦發現自己有焦慮情緒,就應該學會自我調節、自我調整,把深層意識中引起焦慮和痛苦的事情發掘出來,必要時可以采取合適的發泄方法,將痛苦和焦慮的根源盡情地發泄出來,經過發泄之后癥狀可得到明顯減緩。
因此,我們始終要記住,人生在世,很多事我們控制不了,但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心態,以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那么不好的機會也會成為好機會。如果用消極頹廢、悲觀沮喪的心態去對待,那么,好機會也會被看成是不好的機會。
人生的平淡和起伏都是生命的軌跡,而只有內心平和的人才能體味其中的真諦。因此,我們不妨以平常心看待生活,用心去享受簡單生活中的快樂、幸福!
上一篇:生氣時給自己一個微笑
下一篇:用微笑融化心中的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