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安慰,阿Q精神勝利法
阿Q,對我們來說,并不是一個陌生的名字,在魯迅先生的描繪下,他那生動的形象躍然紙上。而對于阿Q精神,人們卻對此褒貶不一,有人感到不屑,把它當作民族的劣根性;有人卻崇尚于阿Q精神的積極性,甚至,有人坦言:“生活中需要阿Q精神。”很多時候,我們會發現,阿Q不僅出現在魯迅先生的小說里,他還經常出現在生活中,或許,在我們身邊就有這樣一個人。
在阿Q身上,有一個引人注目的特點:“在受到任何挫敗或生氣時都會以虛幻的勝利感來安慰自己或欺騙自己。”由此而延伸,人們將這一種情緒調節法稱為“阿Q精神勝利法”。
在現實生活中,良好的情緒是需要那么一點阿Q精神勝利法的,或許,我們可以說阿Q精神勝利法是調節情緒的有效方法,如果我們能運用恰當,那么,良好的情緒會助我們走向成功之路。
在未莊,阿Q是一個極其卑微的人物,在他看來,整個未莊的人都不值得放在自己的眼里。趙太爺進城了,阿Q并不羨慕,還說出了自尊自大的話來:“我的兒子將來比你闊得多。”阿Q進了幾回城,變得十分自負,甚至,有點瞧不起城里人,遇到別人嘲笑自己頭上的癩頭瘡疤時,阿Q也不生氣,反而以此為榮,笑著回答:“你還不配。”
在未莊,阿Q經常被欺負,有時候,他會被一些閑人揪住辮子往墻上碰,此時,他會說:“打蟲豸,好不好?我是蟲豸,你還不放么?”有人說:“阿Q,你怎么如此自輕自賤?”阿Q聽了也不生氣,反而自詡“自輕自賤第一名”,畢竟所謂的狀元不也是“第一名”嘛,那么,自己的這個名號似乎并不吃虧。
遇到與別人打架的時候,如果是自己吃虧了,阿Q也不生氣,心想:“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世界真不像樣……”于是,本來憤憤不平的心理也得到了滿足,以勝利的姿態回去了。賭博贏來的錢被人搶走了,阿Q也不氣惱,如果沒有辦法擺脫“悶悶不樂”,他就自己打自己,感覺被打的是“另外一個”,這樣,阿Q在精神上又一次轉敗為勝。
精神勝利法就如同麻醉劑,讓阿Q一次次擺脫內心的煩惱,變得無比地快樂。阿Q依然是阿Q,面臨絕望的物質困境,唯有用精神來安慰自己。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也可以用阿Q精神來擺脫不良情緒的困擾:受到了他人的辱罵時,想到,幸好失去內涵修養的人是他而不是我;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時,至少我能公正地對待一個人。以精神上的勝利來安慰生氣的自己,這樣一來,內心的憤怒情緒就會消失不見。
在小說里,阿Q的形象看起來似乎很可笑,但是,在一個充滿苦難的年代,阿Q只能以無奈的方式來增強自己活下去的信心與勇氣。對此,有心理學家研究了阿Q的行為特點,并表示“阿Q精神勝利法實際上是一種自我心理調節,對人們調節心理或情緒十分有幫助”。
1.學會自我安慰
孔子曾這樣評價自己的得意門生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顏回以求道為樂,他獲得了其樂融融的生活。雖然,阿Q與顏回相差十萬八千里,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都游刃有余地掌握了快樂的哲學,學會了調節情緒的有效方法。的確,那些掌握了精神勝利法的人,是不會生氣的,或者,即使他心中有氣,卻依然為精神上的勝利而變得快樂起來。
2.心胸放寬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聽到:“真是,差點被氣死了。”其實,人之所以被氣死,主要是在于自己心胸狹窄。三國時期,周瑜才能過人,但終因自己心胸狹窄,在諸葛亮的“攻心”之下被活活氣死,臨終前,他還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或許,周瑜至死都不知曉精神勝利法的存在。
3.裝作若無其事
同樣是擁有卓越才華的司馬懿,則善于運用阿Q精神,即使諸葛亮派人給司馬懿送去了“巾幗女衣”對其進行羞辱,司馬懿也絲毫不生氣,反而笑著對下面的人說:“孔明視我為婦人焉。”若無其事,將阿Q精神發揮到極致。
自控小貼士
當然,我們所獲取的是阿Q精神勝利法的積極面,比如,遇見令人生氣的事情時,幽默一笑,不僅快樂了自己,也將快樂帶給了別人。這樣看來,阿Q并不是耍貧嘴,而是玩魔術,他所制造并享受到的快樂,實際上比那些所謂的有錢人更多。
上一篇:腦力制勝的時代,有創意的人就能致富
下一篇:自我完善,修煉自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