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透事物的本質
那是在從前,蜀地有三個賣藥的商人,他們都到市場上去購買藥材。其中一個商人專買劣質藥材。賣出去的價格也是非常低的價格。他的服務態度極好,如果顧客要多給點,他就多給點,從不斤斤計較。
另外一個商人是優質藥材、劣質藥材一齊收購。賣藥時,根據顧客的心理和要求而定。愿意出高價的,就給優質藥;愿意出低價的就給質量差的藥。
還有一個商人專門購買好藥材,他賣出的藥材價格雖然不是謊價兒,但因進價高,賣價也高一些。這三個藥材商同在一地做生意,可是收到的效果卻完全不同。
專賣劣質藥的那個商人家,人們爭著搶著去,由于人多,他家的門檻兒每月都要換一次新的。一年多,他就成了良田百頃、牛馬成群的大富翁了。
那個根據顧客心理和要求又賣優質藥又賣劣質藥的商人,雖然到他家來買藥的人沒有前一個多,但比起專賣優質藥的商人卻多得多,他的門檻兒一年換一次,過了兩年也富了起來。那個專賣優質藥的商人家,不到一年,他家窮得吃了早飯就沒有晚飯了,只好閉門改做別的生意去了。
郁離子看到這種情況慨嘆地說:“現在做官的人也是這樣啊!從前,在楚國一個偏遠地區有三個縣官,一個清廉的,得不到上司的歡心,離任時,連買船票的錢都沒有,人們沒說他好,反而說他呆。”
郁離子接著說道:“另一個,找到適當時機撈一把,人們不怪他撈取,反而說他賢能;第三個沒有他不撈取的東西,沒有什么地方他不去撈取。他用這些錢交結上官,善待吏卒,對待豪門大戶像對待賓客一樣,沒到三年,他就破格提拔當了監察御史。”
拿大頂看世界,一切都倒了個。
上一篇:要生活在希望當中
下一篇:讓希望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