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讓孩子學會適當排解不良情緒
心理導讀
的確,在孩子和周圍人相處和交往的過程中,難免發生一些不快,產生一些不良情緒。這些不良情緒,一定要找一個發泄的出口,否則,很容易影響身心健康。
專家建議
人在精神壓抑的時候,如果不尋找發泄機會宣泄情緒,會導致身心受到損害。所以,家長不妨引導孩子采取以下方法發泄自己的情緒:
建議1 宣泄法
比如,在孩子盛怒時,讓他趕快跑到其他地方,或找個體力活來干,或者干脆讓他跑一圈,這樣就能把因盛怒激發出來的能量釋放出來。
建議2 傾訴法
當你的孩子心情壓抑時,你可以鼓勵他傾訴出來。的確,從孩子的角度看,很多時候,讓他們困擾的問題在別人看來,根本不是什么嚴重的事,而這就需要別人的指點,畢竟不同的人對待不同的事情的看法是不同的。你可以鼓勵孩子向父母、向朋友或者向其他任何他可以信任的人傾訴。
建議3 轉移法
同時,如果孩子不高興或是遇到了挫折,你可以把他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活動上去。例如:當男孩在廚房里吵鬧著要玩小刀時,媽媽會把他帶到一水池的肥皂泡面前分散他的注意,他很快會安靜下來。另外,場景的迅速改變也能達到同樣的目的——安靜地把孩子從廚房帶到房間里去,那里有許多吸引他注意的東西,玩具恐龍、圖書都可以讓他忘記剛才的不愉快。
再比如,心情不快的時候,也可以讓孩子投身大自然中,怡情自然,從而忘掉煩惱。
大自然的景色,能擴大胸懷,愉悅身心,陶冶情操。當孩子融入大自然后,他會發現自然的雄偉,一切不愉快在自然面前度顯得渺小,他的心情自然會好很多。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對于調節人的心理活動有很好的效果。
當然,讓孩子發泄自己的情緒,并不意味著家長可以忽視孩子那些不正確的行為。過激的情緒,甚至消極情緒都是生活中很平常的,但是傷害和破壞性的行為是絕對不被允許和容忍的。
其實,情緒無所謂對錯,只有表現的方式是否能被人接受。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接受孩子的多面性情緒,引導孩子把消極情緒可以轉化為積極情緒,唯有正視情緒表達的所有面貌,健康的情緒發展才有可能,唯有能夠駕馭自己情緒的孩子,才能夠成為有自我控制力的孩子!
上一篇:藍斯登原則——沒看清出路之前,別盲目跳進去
下一篇:讓心歸零,適時重新出發